“假CoCo”吸金50萬,茶飲行業李鬼何時能消失?
蒙嘉怡 · 2024-04-29 09:07:35 來源:壹覽商業&茶咖觀察 3147
導讀:打假之路任重道遠。
冒牌貨被正主狠狠教訓了。
近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披露了一起侵犯“CoCo都可”商標權的案件。
據了解,被告蔡某某被允許使用“CoCo”“CoCo都可”“奶茶三兄弟”商標,即蔡某某加盟CoCo都可。
2020年,蔡某某與鄭某簽訂《房屋租賃合同》,并將飲品店的營業執照出借給鄭某,后鄭某成為該店鋪的實際經營者,這意味著,蔡某某在沒有提前告知CoCo都可的情況下,私自將門店轉讓給了鄭某。
而后,鄭某將門店改為“CoCo&Lucky”,其中,“CoCo”字體較“&Lucky”略大,所使用的塑料杯杯體正面印有“CoCo”字樣,封口膜和吸管均印有“Co”字樣,且店內也銷售CoCo都可奶茶的當家花旦——“奶茶三兄弟”,故意混淆視聽,讓消費者誤以為其就是正版。
直到2021年,消費者在外賣平臺下單了一杯CoCo都可奶茶,發現“CoCo”變成“CoCo&Lucky”。隨后,這位消費者向上海市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投訴,稱自己在外賣平臺上買到了假冒的“CoCo都可”產品。
在其投訴后,該店被迅速查封。據核查,2020年11月起至2021年3月18日期間,該店僅在兩個外賣平臺的銷售額就超過52萬元。除此店以外,整個上海市還有20家店存在假冒侵權行為。
結合被告鄭某實際所得,人民法院綜合考慮網絡店鋪運營情況和收入等因素,判決被告鄭某、被告飲品店(即蔡某某)連帶支付原告CoCo都可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行為支出的合理費用5萬元。
事實上,隨著咖啡茶飲的熱度不斷上漲,“李逵對上李鬼”的事件時有發生。
“星巴克VS墨巴克”“阿嬤手作VS阿嬤手作”以及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真假瑞幸事件,無不說明了知識產權保護道路任重而道遠。
在此類案件中,不只是品牌方收到損失,消費者和加盟商也可能因為難以分辨真假,繼而錯誤消費或者投資。
現在,越來越多的品牌更加重視保護知識產權,若平臺能夠加強監管,將盜版店鋪扼殺于搖籃之中;消費者提高維權意識,不再“算了”,才能有效遏制盜版之風。
本文轉載自壹覽商業&茶咖觀察,作者:蒙嘉怡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