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Tims天好中國CEO盧永臣:咖啡店做午餐是競爭的自然結果
蒙嘉怡 · 2025-02-28 10:49:18 來源:壹覽商業 2833
導讀:現在的咖啡品牌要獲得增長并不簡單。
餐食在連鎖咖啡行業正在普遍化。
2月26日,Tims天好中國(以下簡稱Tims)推出三款甜甜圈,特別采用減糖配方,同時還對“Double Double”加倍濃醇系列進行升級。2月18日,Tims推出“輕體貝果堡午餐盒”系列,以“貝果堡+沙拉+咖啡”為核心組合,正式進軍午餐市場。
茶咖觀察了解到,上市3天,“輕體貝果堡午餐盒” 銷售達到了預期目標的176%,口碑熱度與銷量表現雙雙超出品牌預期。
為什么Tims也開始賣午餐了?在當下的競爭環境,咖啡品牌該如何破局?帶著這些疑問,茶咖觀察與Tims天好中國CEO盧永臣聊了聊,這位餐飲老將,給出了自己的解法。
1 競爭下的必然選擇
“整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盧永臣如此評價當下的咖啡戰場?;厮菪袠I發展,星巴克以“第三空間”理念完成市場啟蒙,瑞幸通過數字化運營開啟咖啡大眾化時代,而庫迪、Manner等新勢力則加速行業進入貼身肉搏階段。當咖啡從“社交符號”蛻變為“日常剛需”,市場增長邏輯已從品類教育轉向存量爭奪。
這場變革背后是雙重擠壓。
在消費端,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變高了?!?024中國消費者展望》數據顯示,與2023年初調研相比,在意低價的消費者占比從20%上升至35%;看重性價比、多平臺比價的消費者占比從28%上升為30%,而消費自由、追求進階價值的消費者整體占比從52%下降至35%。
大量品牌涌入市場,且正面參與價格戰爭。瑞幸宣布在全國超萬家門店將長期執行9.9元優惠活動,庫迪表示公司做好了“全場9.9元促銷”3年的準備,皮爺咖啡則推出了低價品牌Ora Coffee。
與此同時,供給端成本持續攀升。據Wind數據,2024年以來,美國ICE咖啡期貨漲幅超1.1倍,超過了黃金。疊加國內租金、人力成本上行,不論是品牌還是獨立咖啡店,都面臨成本壓力。
更嚴峻的是,隨著價格戰帶動國內咖啡消費市場的提升,瑞幸、庫迪等咖啡品牌紛紛開啟加盟為主的拓店熱,導致市場競爭快速加劇。
綜合作用下,咖啡品牌們想要獲得增長,越來越難。一是開店放緩。2024年,壹覽商業長期跟蹤的23家連鎖咖啡品牌新開門店12344家,相較于2023年同期的22894家,同比下降了46.08%,超八成品牌門店擴張速度放緩;二是閉店增加,窄門餐眼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咖啡行業門店的凈增長率僅為27.21%,有45444家咖啡門店消失。
通過拓店獲得增長的路徑效果降低的背景下,品牌開始探索新解法。其中,拓展SKU成為品牌們實現業績增長的選擇。盧永臣告訴茶咖觀察,Tims的早餐銷售持續增長且占比大,因此希望在午餐時段尋求增量。同時,消費者健康化趨勢明顯,Tims擅長的貝果低油、低糖,契合消費者健康需求,于是他判斷,做午餐的時機到了。
當然,對于一家大型連鎖品牌而言,上新一款產品背后的流程是極其復雜的,盧永臣也向茶咖觀察透露了上新活動背后的難點。
首先,午餐盒中包含沙拉,新鮮的蔬菜供應和高效的物流配送至關重要,因此必須不斷優化。目前,沙拉品類僅在7座城市供應,Tims采取了“區域試點——數據驗證——穩步推廣”的策略,逐步健全蔬菜供應鏈系統。
其次,產品組合的口味與健康的平衡同樣重要。歷經十余輪測試與反饋收集,Tims才最終確定午餐盒系列提供8種貝果堡、5種小食和11種飲品選擇。
最后,員工培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由于這些新品能組合出上百種搭配,在用餐高峰期,如何確保每份餐食的制作都符合標準,同時縮短消費者等待時間,是門店終端必須思考的問題。因此,整體運營體系都需要進行升級。
那么,為什么Tims如此堅持推動午餐盒?
2 不要盲從,要堅持自己
“任何一個市場,任何一個行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品牌也開始逐漸意識到,卷下去沒有意義,一是顧客越來越關注品質,二是公司需要盈利。目前我們還是回歸到產品和服務本身,做好自己——不求多而求精,不求數而求質,專注于自身發展,不盲目追隨市場的紛爭。”在談到市場變化時,盧永臣如是說道。堅持推動午餐盒項目,正是差異化競爭策略的一個體現。
在產品層面,Tims堅持兩個原則。
一是進行品類錨定,強化“咖啡+暖食”心智。為了凸顯暖食優勢,Tims于2024年啟動了門店升級計劃,增設“現點現制手作柜臺”。同時,盧永臣透露,Tims會審慎考慮在午餐盒中加入更多中式化的產品。他們以肯德基為參照,在建立“咖啡+貝果”的品類統治力前會謹慎加入其他產品。
二是與健康深度綁定。2024年,Tims升級品牌主張為“新鮮即美味,健康低負擔”,研發并推出更多健康、低負擔的咖啡和暖食,包含低糖、高纖維及植物基選項。此次推出的三款甜甜圈,特別采用減糖配方,減糖幅度最高可達60%。
在門店擴張方面,Tims有著不同的策略。
一是在一二線城市做加密。在過去一年,下沉市場與藍海畫上了等號,一些外國咖啡品牌走出了往日的高級商圈,開始出現在縣城的商業中心,如星巴克,如今已經成功進入1000個縣級市場;本土更接地氣的新銳品牌,更是在下沉市場瘋狂鋪店,如瑞幸、庫迪、幸運咖。
而Tims計劃今年開出200家以上的門店,其中會更加聚焦在高線城市,對于下沉市場,則是慢慢滲透。盧永臣認為,高線城市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極海數據顯示,Tims的加密門店占比(單位距離內至少有兩家門店的比例),一線城市在一公里內同時有兩家店的比例為55.87%,而庫迪、瑞幸這一數字超過65%。
二是店型向小店傾斜。早期,為了快速積累品牌勢能,Tims在主商圈開設了大量大型門店以提升曝光度。隨著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逐漸成熟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這批門店已完成了其歷史使命。盧永臣指出,當前咖啡外賣和外帶占比很高,小店型更能滿足顧客需求且投資回報率更高。
三是直營和加盟雙輪驅動。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Tims的門店數量達到1022家,其中自營和加盟的比例為6:4,Tims認為這是一個較為健康的比例。
在價格策略上,Tims拒絕價格戰,但堅持提供實惠的選擇。14.9元的早餐套餐和19.9元的貝果套餐已成為品牌的標志性產品。此外,2023年底,Tims還推出了6.6元的“吃飽飽套餐卡”,內含4張“任意飲品+指定食品”組合6折券,極具性價比。盧永臣透露,截至今年2月,飽飽卡已售出近70萬張,購卡會員的消費頻次是非購卡會員的兩倍。
從0到1000家門店,肯德基用了17年,麥當勞用了18年,星巴克用了14年,而Tims僅用了5年。這既得益于宏觀環境的助力,也離不開差異化的戰略支撐。
最后
“今年的咖啡市場,會進入到一個更健康的成長狀態,品牌會更關注自己的差異化,價格戰可能會緩和,既能滿足顧客,又可以讓企業健康發展。”在采訪的最后,盧永臣表達了對市場的看好。
“不再內卷,專注自身發展”是Tims的態度,而這種“不內卷”的底氣,源于對消費的洞察:當現制咖啡從“社交貨幣”回歸“生活剛需”,只有深度綁定細分場景、持續輸出差異化價值的品牌,才能穿越周期。當更多品牌從“價格絞殺”轉向“價值創造”,這場咖啡戰爭或許才能真正走出零和博弈,中國咖啡產業也能從野蠻生長轉向精耕細作。
本文轉載自壹覽商業,作者:蒙嘉怡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