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洗牌!47.9萬家留存,這些已退出火鍋舞臺……
張冬 · 2025-02-21 09:50:57 來源:火鍋餐見 3116
根據《2025中國火鍋經營發展報告》,2024年,全國火鍋企業數為47.9萬家,相比2023年的存量,減少3000多家,那么,這個數字背后,有哪些信號?在到來的2025年,火鍋行業又該如何經營?
一起來看。
01
開店減少3000家
新舊更替正加劇
一年縮水3000家!釋放了什么訊息?
根據餐見數據研究院編著的《2025中國火鍋經營發展報告》,2024年,全國火鍋相關企業數為47.9萬,相較2023年的48.2萬,減少3000。
也就是說,有3000多家火鍋相關企業,徹底消失在了2024的洪爐之中。
從連鎖化率的角度看,2024年,火鍋行業的連鎖化率是28.6%,超過了2023年的27.8%。
行業的連鎖化進程在加快,說明在加速洗牌,不好說是“良幣驅逐劣幣”,但考驗的一定是品牌的適應力。
火鍋行業要內卷到何時方休?看一看中國手機發展的30年就知曉,從最初的諾基亞摩托羅拉,到后來的山寨機,再到后來的智能雜牌機、白牌機,再到拼殺出品牌智能機、品牌性價比智能機,直到小米出現,算是對雜牌機和白牌機進行了“清場”,使得眾神歸位;而作為分散性極強的餐飲行業,火鍋的內卷遠未終止,相比較外國餐飲連鎖化率百分之五六十的進程,火鍋還在路上。
我們來看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外貿、投資和內需消費。
外貿這駕正在回暖,根據海關總署1月中旬發布的數據,2024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規模上,創了歷史新高。同時,我們也都十分期待2025的外貿有更亮眼的成績單。
而投資這駕馬車,無論是企業還是民間,都趨于保守,投資,意味著未來產能的擴張和技術的進步,不愿意投資,無疑是對未來持保守態度。
關于內需消費,這幾年都在增長,無論是社會品消費,還是餐飲大盤,都提得挺快,內需消費是用來壓艙底的,幾乎稱得上是“底牌”,而黑天鵝后的中國經濟,基本都是靠內需的大盤穩著。
還有一組數據值得重視——人民幣存量,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4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2024年人民幣存款余額達302.25萬億元,同比增長6.3%,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7.99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4.26萬億元,而2023年的人民幣存款余額為284.26萬億,2022年是258.5萬億,再往前捋,你會發現連續五年呈增長態勢。
但值得慶幸的是,住戶存款的增速在降低,雖然大眾仍舊愛存錢,但明顯沒前兩年迅猛了,說明老百姓雖然消費,但消費理念和習慣變了。
舉例來說,2025開年,《哪吒2》爆火,票房直破百億,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段燈彩佳話,甚至有些瀕臨倒閉的商場,還被哪吒帶得人潮洶涌、死而復生。
為什么之前沒有這種“異象”?道理簡單至極——之前沒有《哪吒2》。
可見,當下的大眾太能明辨是非,他們不會錯過一件好物,也不會多賣一件廢物。
根據大眾的消費習慣,火鍋餐見將消費分為三個時代。
第一,“無牌時代”,這個時代供小于求,功能性占據主導地位,老百姓只為產品功能買單,去填滿空間,諸如空調冰箱洗衣機。
第二,“品牌時代”,供需基本平衡,老百姓除了為功能性買單,還要附帶購買情感共鳴、認知標記和品牌溢價。
第三,“N價比時代”,供大于求,品牌就成了不那么重要的前提,大眾更關注功能和品質,即性價比和質價比,所以這兩年平替成風,說白了,“我不想為你打品牌的廣告費出錢了”。
這種審慎精明的消費觀,一度讓市場誤認為“低迷”,而實際上,大多數企業并未把握住大眾的“真需求”。
舉個簡單的例子,上世紀90年代初時,一部手機上萬塊,功能無非是打電話發信息,但依舊熱銷,后來雜牌山寨機橫行,價格戰狂打,最狠時候,在非洲買一部手機只需7.5美元(國內手機行業太卷,很多制造商紛紛出海),市場從狂熱到所謂的“低迷”,用了20年,后來正規軍小米、opplo、vivo等品牌出現,才終結這場亂象,而終結的本質,就在于這些企業把握住了“用戶的真需求”。
可見,任何時候、任何行業,價格戰都不是目的,洗牌只是手段,讓行業健康化、標準化和多元化,才是終極目的。
這也是2025年3000家火鍋企業消失的主因,可能他們并沒什么錯,也不一定是行業非讓他們下車,或許,是時代對他們停售了繼續前進的車票。
02
剛需和效率將成
2025破局關鍵
根據以上的數據和推導過程,那么問題來了,2025關店的火鍋企業,會不會比2024還多?
如果從連鎖進程角度來看,這個答案無疑是“會”,因為正規軍要繼續“清場”;如果從消費進程角度來看,這個答案無疑是“不會”,因為GDP、社會消費品和餐飲收入一直在增長。
同樣生活在冬季,但每個人的體感一定不同,溫度是數據,并非體驗,你覺得大環境不好,但有些店已經爆了;你覺得大環境挺好,但有些店可能正在聯系二手設備公司,準備撤。
那么,2025年,究竟有哪些品類爆了?
根據《2025中國火鍋發展經營報告》,2024年爆火的品類有鮮切牛肉自助火鍋、市井小火鍋、啫啫煲、豬蹄火鍋等等,當然,還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枚舉。
◎市井小火鍋
從這些大火的品類的屬性和擴張趨勢來看,“剛需”和“效率”是其共同點。
關于以上品類的具體特征和應用品牌,并非討論的重點,真正的重點是,為什么剛需和效率的屬性會讓品類爆火?
先看剛需。民以食為天,吃是“天大的事”,剛需的本質是基本需求,像上文提到的“N價比消費時代”,剛需是最大特點之一。
剛需由買方來界定,從心理上講,雖然我要吃飯,但不一定非去你家,那么,擁有強社交屬性的火鍋行業,就會很吃虧,因為顧客是要吃“一頓飯”而不是“一頓火鍋”,二者有本質區別。
順便說一句,企查查數據顯示,2024全年,小吃快餐的相關企業注冊量為30萬家,新開門店數超過160萬家,較之2023年,增長25%以上。毫無疑問,快餐是剛需中的剛需,是一個最能體現“餐飲功能屬性”的品類。
那么,火鍋的快餐化、有料化,就成了最炫流行風,市井小火鍋、啫啫煲、砂鍋、豬蹄火鍋,莫不如此。
再看效率。如果說“剛需”是買方界定,那么,“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賣方”界定。
在商業活動中,企業的效率決定了自身的生產能力、質量、價格及成本等,高效的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進而獲得更高利潤,這在內卷嚴重的當下,“效率”可謂企業的保命藥丸。
“企業正向運轉越快,產生利潤越多”,是個不爭事實,如果產品一直積壓,房租人工水電等不動成本,就能拖垮一個店,這也是火鍋打價格戰的誘因之一,大眾對未來持保守態度,傾向多存款,開銷就會更精明,流量一少,產品就會積壓,為活命,不得不降價引流以使門店高速流轉。
但這其中,有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如果火鍋店沒有更優質的供應鏈支撐,運轉效率越高死得越快——因為大多數交易都在賠錢。
那么,火鍋店的“效率”該從何來?答案是,借助供應鏈之力、模型之力和品類之力。
連鎖企業可以通過規模效應集采,以規模和品牌度提升議價能力,降低原料成本。這也是連鎖干掉大部分單店的核心所在。
這兩年,自助火鍋切中了消費心理,門票一把付清,進店隨便炫,妄圖“給老板上一課”的心理,讓自助火鍋蒸蒸日上,自拿自取的模型,減少了人力,節省了成本。
但目前來看,自助火鍋已進入洗牌階段,尤其是鮮切牛肉自助,剛開始時,品類很豐富,牛肉很新鮮,隨著競對的增多,有些門店會“應激性”地減少自助品類、降低牛肉品質,以確保利潤,如此一來,客流減少,利潤打薄,再度刺激門店采取“保利措施”,這就掉進了一個死循環。不背靠供應鏈大樹,很難乘涼。
當然,這也是行業洗牌必經之路。
品類的力量一直存在,就看企業如何運營了,因為對于門店而言,效率絕非簡單地提升翻臺率,而是要深挖品類,用創新引流,用供應鏈托底,用低成本的流轉模型,在高效的運轉中,讓顧客體驗更好。
所以說,剛需和效率,是2025火鍋行業破局的關鍵點。
◎郝阿娘鮮切牛肉自助火鍋
當然,關于火鍋行業的經營與發展,還有很多難點與爽點、問題和策略,一文難盡,本文內容也正來自《2025中國火鍋經營發展報告》。
關于本報告,火鍋餐見從權威數據和實際案例出發,用各種角度和維度,深度解析了過去一年中火鍋行業的盛與衰、成與敗,目的是讓諸位火鍋人更好地看到趨勢,預見未來,把握航向。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張冬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