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販零食巨頭創始人叫停價格戰,官宣漲價后“反悔”?
夢縈 · 2025-03-17 09:08:51 來源:聯商網 8281
近日,愛零食發布了一則漲價通知,將對部分商品價格進行適度調整,引起業界廣泛關注。而這也是量販零食業態興起以來,有品牌首次對外官宣漲價。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在發布僅僅數小時之后,該通知便被悄然刪除。對此,有接近愛零食的業內人士稱,此消息“有調整”。
那么,在成本壓力與市場競爭間艱難抉擇的量販零食行業,會迎來漲價潮嗎?
01 呼吁不打價格戰
3月12日,愛零食通過其微信官方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為確保門店的可持續發展,愛零食經過全面評估與慎重研究,決定自2025年3月17日起,對部分商品價格進行適度調整。此次調整涉及約60%的商品,價格上調幅度約為4%。
愛零食還在通知中提倡,遵守法律法規,開展有序競爭;避免惡性競爭,穩定門店經營。
愛零食同時也表示,避免內卷式壓價競爭,避免以低價為導向引發的“低價-低利潤-閉店”惡性循環。將門店約百分之六十,綜合毛利率低于生存線約百分之四的商品,回歸到門店運營成本最低值。維持門店基本運營,穩定靈活就業崗位,營造良好市場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愛零食創始人唐光亮也曾呼吁不要再打“價格戰”。
3月10日,唐光亮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視頻,呼吁友商不要再打價格戰,大家一起來提升門店的定價,提高門店的毛利率。“呼吁全國的頭部品牌,我們不要再進行價格競爭,能不能夠讓門店的日子過得好一點。”
不過,目前上述愛零食官方微信公眾號關于漲價的文章已被刪除。同樣,唐光亮發布的呼吁不要進行價格競爭的視頻也被刪除或隱藏。
公開資料顯示,愛零食成立于2020年,總部位于長沙。2023年,其先后整合了恐龍和泰迪、胡衛紅和零食泡泡3家零食折扣品牌。截至2024年10月,愛零食已在全國范圍內開設了超過1800家門店,覆蓋13個省市自治區。
2024年8月,愛零食宣布在原有量販店業態下新增便利店業態并開放加盟;同年11月,愛零食宣布旗下硬折扣超市業態全面啟航,并正式宣布開放全國加盟。
去年10月底,三只松鼠擬收購愛零食控制權,其宣布全資子公司安徽一件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擬以不超過3.6億元,與愛零食、愛折扣、致養食品達成深度合作,收購上述公司的控制權或相關業務及資產。
對于愛零食官宣“漲價”一事,三只松鼠董秘辦人士向媒體表示,公司對于愛零食控制權的收購事項仍未完成,此次愛零食漲價與否,公司方面并未干預。
至于愛零食漲價是否影響后續收購,上述人士稱不太清楚,但收購肯定還是會結合雙方的協商、公司的“盡調”等來綜合考慮。
但在去年年底,三只松鼠也曾發出一紙通知,從2024年12月1日起對旗下的部分產品進行調價,上漲幅度為10%。至于漲價原因,三只松鼠解釋為“因年貨旺季堅果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漲。”
02 部分品牌轉向“高質價比”
量販零食的規模化,讓其可以向供應商取得更大的議價空間,在流通鏈路上,量販零食渠道具備一定的價格優勢。
根據招商證券統計,量販零食店的商品比商超價格低20%-75%,比便利店價格低44%-85%,比電商價格低7%-59%。
不過,隨著行業的迅速發展,量販零食品牌也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不但競爭已然白熱化,與此同時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持續上漲,也給品牌帶來不小壓力。內外交困之下,漲價便成了品牌在困境中求生存、謀發展的無奈之舉。
勤策消費研究發布的中國零食行業報告顯示,2022年前后,零食行業進入微增市場,為了應對業績下滑,零食企業主動提出降價。由于零售端的價格稍微一變動,背后的供應鏈、物流運輸、原材料采購等環節都要隨之而變,沒有強大的運營能力很容易就會加劇品牌的虧損。
不容忽視的是,量販零食頭部企業憑借規模優勢可分攤成本,但中小品牌議價能力較弱,而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高,品牌忠誠度低,漲價可能面臨客戶流失的風險。量販零食品牌長期依賴低價策略可能會讓消費者形成價格依賴心理,一旦價格有所上漲,消費者就會轉向其他價格更低的渠道。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漲價雖然對消費者來說會增加購買成本,如果漲幅不大,消費者感知并不會太明顯。反而對于量販零食的供應鏈體系來說,能夠進一步提升各個環節的利潤空間,進而促進行業的可持續和健康發展。
圖片來源:聯商圖庫
目前,中國大部分零食生產企業呈現“小而散”的局面,零食企業要滿足消費者對于性價比和品質的雙重需求,為此部分品牌推出自有品牌產品以突破同質化,而以鳴鳴很忙為代表的量販零食品牌轉向了“高質價比”戰略,行業競爭正迎來新的變局。
今年2月,鳴鳴很忙創始人趙定在演講中談到,“零食行業經歷了從‘散裝稱重+進口食品’的1.0時代,到‘品牌+廠牌’并存的2.0時代,如今,市場正邁向‘更加有品質的商品+更加合理的價格’的3.0時代。”
業內人士指出,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量販零食走向提質提價的發展路徑是大勢所趨。盡管現階段量販零食憑借低價策略在市場上搶占了先機,在短時間內得以大規模擴張。但以長遠眼光來看,過度依賴低價的模式弊端漸顯,微薄的利潤空間使得門店在持續發展、資金周轉、服務優化等諸多方面捉襟見肘,難以維系良性循環。
由此不難看出,在當今消費市場的激烈角逐中,商品品質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單純在價格層面持續“低價內卷”,絕非可持續發展的穩健戰略,不能構筑起穩固且長遠的發展根基。
本文轉載自聯商網,撰文:夢縈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