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家喜小茶關店了!
YanYan · 2022-11-02 09:50:50 來源:FBIF食品飲料創新 3867
本周,最后一家喜小茶門店關閉(位于廣州城投大廈,是廣州第一家喜小茶)。
我們從很多廣東地區網友的小紅書筆記里發現,喜小茶今年早前就陸續開始關店動作,其官方微信公眾號最后一篇推文更新也停留在了7月。
不少網友表達了惋惜、不舍,特地趕去門店告別,還有外地網友說怎么還沒喝上就關店了。
為什么不看好“喜小茶”?
回過頭看,喜小茶關店代表失敗了嗎?不盡然。
2021年發布的《喜小茶一周年小報告》顯示,喜小茶在深圳、廣州、東莞、中山、佛山、惠州等6個廣東城市落成22家門店,喜小茶全年賣出超280萬杯飲品。
在最多的時候,喜小茶擁有二十多家門店。據悉,直到閉店前,喜小茶絕大多數門店也都是保持盈利的。
但是喜小茶在擴張路上走得比較謹慎,雖然也嘗試過在上海開快閃店,卻并沒有正式走出珠三角地區。
喜小茶飲料廠
圖片來源:喜小茶
喜茶當時介紹喜小茶是旗下全新子品牌,強調的賣點是“真奶真果”,競爭優勢是好喝但不貴,門店形態也以輕便型小店為主。
延續了喜茶的產品基因,喜小茶的出品仍是以較高標準來推出,大多數消費者對喜小茶的反饋是正面的。
但是比起產品、門店特色本身,喜小茶更被關注的是其定價、與喜茶的關系,即便當時喜茶否認了“下沉”的動機,解釋為“帶給大家更合適的產品”,用喜茶標準探索新價格帶。但當時定價6-15元的平價喜小茶,仍被認為是喜茶價格下探,沖擊下沉市場的標志(價格基本上是當時喜茶的一半)。
與消費者溝通時,需要強調喜小茶不是喜茶的山寨。當消費者在嘗試喜小茶這個“親兒子”時,也總會下意識跟喜茶這個“爸爸”比一比。因此有一些消費者反饋:雖然挺好喝的,但是跟喜茶比還是會選喜茶。
喜小茶飲料廠
圖片來源:微博@喜小茶
然后,眾所周知,喜茶降價了!
今年年初, “喜茶告別30元”沖上微博熱搜。2月24日,喜茶官方宣布下調多款茶飲產品價格,宣稱再也沒有3字開頭的飲品了。
喜茶降價背后,一方面是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定價策略的改變,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個性化定制小料、選擇規格,并享受不同的價格。
另一方面,隨著品牌勢能提升、規模效應的沉淀,喜茶擁有控制成本的能力。比如整體供應鏈能力提升,喜茶在上游有更多的議價能力;更輕便的店型、數字化提升了坪效和運營效率。
然而,更容易獲得的“喜茶自由”,讓喜小茶的定位變得尷尬。喜茶和喜小茶的產品標準沒有太大的差異,喜茶用的是“真果真茶真奶”,喜小茶也是堅持“真材實料”,成本難以進一步壓縮。
可以看到,喜茶今年跟消費者的溝通,越來越強調“真材實料”了。而喜小茶則是跟上了喜茶步伐,降價并承諾年內推出的飲品不超過15元,所以兩個品牌無論是產品定位還是定價上都趨于重合。
喜茶降完,喜小茶降
圖片來源:喜小茶官方公眾號
而在服務上,很早推出的喜茶GO小程序、以快取和外賣單為主的店型HEYTEA GO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便利性需求,沒有必要再用一套新的數字化和門店運營體系來降低效率。
因此,對于喜小茶的閉店,有網友認為“它最大作用是為他老爸研究出了降價的可能性,完成任務功成身退。”
大品牌做副線,往往容易陷入“經驗主義”陷阱,有基礎、有資源、有品牌勢能......再做一個新品牌,似乎能大大提升成功率。但是,除了這些內在優勢之外,同樣需要考慮與原本業務的協同以及外部環境,比如在同一價格帶市場是否已經飽和、消費者心理認知如何......它是一個新生意。
某種程度上,喜小茶具備一定的探索意義,但在今時今日,已經很難延續其承接屬性。
喜茶快速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做出策略調整的能力是值得學習的。在新消費爆發期,喜小茶沒有不理智地擴張;在消費冷靜期,“降本增效”成為主旋律,喜茶又把分散的資源集中起來,力往一處使,也更有利于喜茶品牌的價值沉淀。
本文轉載自FBIF食品飲料創新,作者:YanYan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