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餐飲巨頭都在給自己找“平替”
星野 · 2024-12-25 09:34:15 來源:火鍋餐見 3086
導讀:
1、餐飲巨頭紛紛推出自己的“平替”
2、覺醒的年輕人重新定義平替概念
3、餐飲“平替時代”你如何把握機會?
01
為了不被別人平替
他們紛紛推出自己的“平替”
回顧中國的餐飲版圖,一場大變革正在餐飲行業展開。
從西餐廳的平替薩莉亞,到星巴克的平替瑞幸,麥當勞的平替華萊士、塔斯汀,韓式料理的平替米村拌飯。平替正在成為主流,從追趕者變成領先者,從學習者變成了被學習者。
為了不被別人平替,很多餐飲品牌紛紛也推出了自己的“平替”。
剛剛上市的正餐品牌小菜園,今年推出旗下副手品牌“菜手”,門店推出了“品質早餐”和“品質午餐”3元自助活動,其中午餐為“米飯+小菜+飲料+水果”無限續;
必勝客今年于廣州開出“Pizza Hut Wow 樂享店”,新店型對標薩莉亞,主推“高品質性價比”,菜單顯示,主菜最低價19元,面/飯最低售價15元,飲料、冰淇淋最低價格6元,整體價格有了較大幅度的下調;
◎必勝客也不再高冷
西貝也推出了全新的快餐“副牌”模型,西貝小牛燜飯與拌面,目前已經在北京開出多家門店。西貝小牛燜飯與拌面品牌主打牛肉燜飯,產品包括土豆胡蘿卜牛肉燜飯、泰式咖喱牛肉燜飯等經典蓋澆飯,主食定價30元+,小吃、檸檬茶等則為9.9元左右;
和府撈面則是“多面開花”,先后又推出了以外賣模型為主的拌飯子品牌“和府拌飯大師”,以及全新的兩個副牌“和府湯面”與“和小二·砂鍋菜飯·銅盆火鍋”,后者砂鍋飯15元一份,砂鍋煲18元起,人均41元......
◎更加接地氣的和府
放眼到廝殺最為嚴重的火鍋賽道,無論是頭部品牌,還是區域品牌,都在發力“平替”。
海底撈去年上線的4個副牌中,人均60元的小嗨火鍋,被稱之為“海底撈官方平替”,9.9元起的鍋底,60元的親民客單價,用小火鍋的價錢吃大火鍋,門店模型上更輕量、消費體驗上也更平價;
大斌家火鍋串串,也推出了自己的平替品牌一圍肥牛小火鍋,“鍋底+調料只要9.9元,100%真肥牛只賣9.9”“菜品都是3元、5元、7元”“米飯、泡菜、茶水、冰粉、紙巾,通通不要錢”,正是這些標簽助力它在直營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烤魚老牌江邊城外,今年上半年推出了性價比更高的江美鮮·烤全魚新品牌,目前在上海開出兩家店,人均40元和53元,北京首店也即將在昌平地區開出,在菜單上,有41.9元的加州鱸魚單人餐、37.9元的金鳳魚單人餐等......
◎用價格打動人心
一個最為明顯的趨勢是:餐飲品牌們的“平替”副牌,越來越走“輕量級”模式試水了。它們面積更小、模式更輕、價格更實惠……
02
聰明的高質量玩家
會把顆粒度精細到最小單位
平替一詞,廣泛應用于美妝行業(平替的本質是“人有我精”,這種精一是指品質,二是指價格,價格只能打動消費者一次,而品質才能將其轉為粉絲)。
原指一些化妝品,護膚品效果很好,但價格較高,于是消費者開始尋找一些價格便宜,但效果相差無幾的產品。
而這一消費習慣,慢慢滲透于茶飲行業,成為不少品牌的重要策略。如今,被廣泛應用于餐飲行業,其背后源于消費者心理變化。
過去年輕人“野性消費”,現在年輕人“智性消費”,進可精打細算,退可反向消費,在省錢這件事上用盡招式——
他們爭當“窮鬼”,捧紅“窮鬼系列”頂流:40塊錢的紅山動物園平替迪士尼、9.9吃飽的“窮鬼餐廳”連肯德基都眼紅;越開越多的折扣店成了資本寵兒......
◎窮鬼快樂屋
除此之外,他們還在各大社交平臺研究“平替哲學”:豆瓣“我愛臨期食品”小組,有9萬多個“臨食工”;美妝蛋收納盒變成雞蛋收納盒,網購有了平替關鍵詞。
與此同時,曾經被不屑的拼多多,今年市值一度超過了阿里;曾經被稱“爺爺級App”的1688,今年下載量一度登頂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榜......
雖然年輕人越來越“精明”了,但他們的重點并不是“便宜”,而在于物品的本質價值。每次選擇平替,都是經過價格、質量PK后綜合的性價比之選。
在社交媒體上,#這屆年輕人為何變得摳門了#話題詞瀏覽量超過2億,但許多年輕人留言為自己正名:“按需購買,不掉入資本主義陷阱”、“只是調整了支出偏好”、“不是買不起,而是考慮值不值”......
聰明的高質量玩家,在尋找平替的過程中,會把顆粒度精細到最小單位。
像在下沉市場主打牛肉火鍋的員和記,客單50元左右,這兩年過得風生水起,被行業人士稱“海底撈的服務、巴奴的品質、拼多多的價格”,可謂是當地群眾的最佳平替火鍋店。
為了滿足聰明的消費群體,他們推出四大承諾,“服務不滿意免單,牛羊肉假一賠萬、19分鐘上齊所有菜品否則贈送未上菜品、衛生不滿意投訴有獎勵”,給足安全感和至尊感,俘獲了一大波忠粉。
消費者的心理變遷,也倒逼商家們不是一味把價格壓“平”,返回到以前山寨時代的低端價格戰,而是升級性價比,滿足今天更理性的消費者的需求,用性價比高的“替”代性價比低的。
03
餐飲進入“平替時代”
該如何把握機會?
平替絕不是價格戰。
而是劃分消費人群、產品研發、供應鏈組織,以及品牌勢能打造后的綜合表現,是品牌心智的較量。你該如何把握機會?
對于頭部品牌而言,如果目前的客單無法滿足大部分客群需求時,可以考慮推出“平替”副牌,一看市場夠不夠大、一個品類能不能立得住?二看自己的供應鏈是否足以承載?尤其是門店多的連鎖品牌。
生來就擁有背書和金湯匙的“平替”們,往往比其他新品牌看上去更加光鮮亮麗。
對于中小規模品牌而言,推新品牌的風險略大,后端也沒有足夠的基底支撐新品牌的運作,可以選擇推出“平替產品”,今年風很大的“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鍋”,店內就推出了很多大牌平替產品,像大片脆毛肚,“一份的價格咱家懟一斤,火鍋大哥同款”,菌湯鍋在口感上也不輸某大牌。加上現在供應鏈不再有信息壁壘,選擇大牌同款,相較來說還是一種捷徑。
商業的本質,就是順應人性。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星野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