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采茶”,闖入6000億紅海市場
胡新周 · 2025-04-02 15:10:05 來源:雪豹財經社 1554
凌晨兩三點,頭戴斗笠、身穿長袖長褲的茶農們便趁著涼意上山了。顏色翠嫩、兩三厘米長的一芽一葉和一芽兩葉,是最好的明前龍井原料,輕輕一提,便從低矮的茶樹頂端被摘下,裝進竹編的采茶簍中。
這里是杭州西湖區的龍塢茶鎮,市面上85%的西湖龍井產自這片綿延數十里的“萬擔茶鄉”。但動輒數千甚至上萬元一斤的昂貴龍井茶背后,茶農賺的只是份辛苦錢。
經驗豐富的熟練茶農,一天最多可以采摘4斤鮮茶葉。為了確保品質,明前龍井的采茶季通常從每年的3月18日持續到4月5日左右,短短20天,忙起來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下午,他們趕到附近的轉塘茶葉市場,將鮮葉以每斤400元的價格賣給茶葉販子。
經過攤放、殺青、揉捻、炒制等一系列工序后,4斤鮮葉能夠被制成一斤干茶,一斤茶葉的成本價就高達1600元。再經歷省級經銷商和下游渠道至少兩個環節,最終到消費者手中時,明前龍井的價格已經被抬到了5000元一斤以上。
那些擁有自己的茶園、雇傭工人采摘的大型茶葉公司,能夠將出廠價控制在1000元左右。但即使通過電商渠道直接觸達消費者,線上推廣費用仍然高企。藝福堂副總經理孔明透露,目前線上平臺的推廣成本占商品售價的30%~50%不等,即便如此,已經比線下渠道便宜了很多。
比價格虛高更讓消費者頭疼的,是價格與品質不對等。茶葉是典型的非標品,標準化程度低,供需兩端信息差大。偽造產地、以次充好、低質茶賣高價,甚至“看人開價”的現象屢見不鮮。高毛利的禮品茶和價格相對低廉的大眾茶,都難以規避這樣的問題。
因此,盒馬旗下的高端養生健康品牌盒補補做原葉茶,從一開始就是“奔著痛點去的”。
去年,盒補補業務負責人山參(花名)花了6個多月時間,跑遍了全國各地的茶山,光龍塢茶鎮就來了七八次。他蹲到過裝著外地茶葉的卡車趁夜色悄悄開進名茶產區,看到過用農藥驅蟲的茶樹,跟大大小小的老板和茶農們聊過天,在茶山上一邊打蚊子一邊開視頻會議,把自己從“小白”錘煉成了專家。
最終確定選擇藝福堂作為自有品牌龍井茶的代工廠,花了9個月時間。
選好代工廠,第二件事是建立標準。從產地、樹種、樹齡、坡度到茶園的日常維護,從采摘時一芽一葉達到70%以上,到后續的鎖樣、抽檢,每一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要求。
第三件事,是砍掉中間的利益鏈條,推出強調性價比的大眾口糧茶。盒補補以代工的方式與藝福堂合作,通過定制、定量、鎖價,省去了中間的推廣成本,讓同類型產品比其他渠道更低。
“不摻假、不踩雷、閉眼買,做消費者身邊靠譜的茶葉店。”這是山參對茶葉業務的定位。
游進6000億紅海
從“啤酒配枸杞,可樂泡黨參”的朋克養生火遍社交網絡,到按摩、健身、公園摸魚20分鐘的“去班味”大法流行,再到不久前“國家喊你減肥啦”的梗沖上熱搜……年輕人追求健康,是越來越認真了。
當代“牛馬”的購物車里,除了9塊9的咖啡,也少不了200塊起步的鐵皮石斛和即食燕窩。
年輕人的消費理念總結下來,無非是“該省省,該花花”這六個字:既要養生,也不愿多花冤枉錢。誰能在做好產品的同時把價格打下來,誰就有機會在紅海中找到一片清澈的海域。
5年前,作為盒馬內部的創業項目之一,盒補補誕生之初的目標,就是把被貼上“昂貴”標簽的中式養生滋補品價格打下來。
從一開始只有山參和兩名店員,到升級為盒馬旗下獨立的子品牌、覆蓋近300家門店、服務超百萬用戶,盒補補成長迅速。據山參透露,2024年,盒補補的用戶數和銷售額都翻了一倍,即食燕窩、藥食同源是頗受歡迎的品類。
從前年開始,山參注意到,顧客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你們家有沒有茶葉”。經過用戶調研,盒補補發現有80%的顧客有購買茶葉的需求。
去年8月,盒補補首次上架茶葉,一款名為“武夷茶禮”的單品在中秋銷售百萬。春節期間,盒馬整體原葉茶銷售同比增長了9倍以上。今年春節,盒補補再次推出包括龍井、碧螺春、安吉白茶、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在內的春茶系列。
擁有更龐大消費人群的茶葉,無疑是比中式滋補更誘人的賽道。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3年中國茶市場規模6181億元,2024年預測將達到6646億元,其中茶葉市場占比57.7%,現制茶飲和即飲茶分別占比28.2%、14.1%。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22年中國茶葉產銷形勢報告》則注意到,年輕群體已逐漸成為市場主力。2023年,18歲至30歲的茶行業興趣用戶占比已達到38.4%。
可以說,2024年是這個古老行業的高光之年。
2024年,茶飲料為農夫山泉龐大的水飲帝國貢獻了167.46億元營收,占比首次超過飲用水,達到39%。據尼爾森數據,其中挑大梁的“東方樹葉”系列近三年復合增長率超過90%。
也是在這一年前后,奈雪的茶、茶百道、蜜雪冰城先后上市,古茗、滬上阿姨再次遞表,霸王茶姬以“茶+奶”的簡單配方一舉出圈,萬店成為新茶飲品牌們的共同野心。
在傳統的線下商超渠道,胖東來170億的營業額中,茶葉貢獻了6.2億元。
茶飲消費的普及和消費群體的變化,正在推動上游產業鏈的重塑。
比如,盒補補的做法,是在制定標準之后把所有成本扒出來,再加上代工費用。“我知道茶葉多少錢,茶工多少錢,天氣不好茶工漲價多少錢,多少斤茶葉變成多少,摻假了多少,連包裝廠哪個最便宜我們也知道。”山參告訴雪豹財經社,盒補補大多數產品的定價,是市面上品牌的六折。
用他的話說,所有非標品,都值得用供應鏈整合的方式再做一遍。“盒馬的網紅商品都是這么做出來的。”
零售行業沒有秘密
在盒馬位于江蘇昆山的糖盒烘焙工廠糖盒,面粉是從益海嘉里工廠直接通過管道來到烘焙車間,省去了運輸和包裝,僅這一環節就能節省6%的成本。凌晨面包烘焙完成后,經過冷卻、包裝,第二天早上就可以送到長三角地區的所有盒馬門店。
通過將多個工序整合到全鏈路工廠集中完成,盒馬將鮮奶吐司的價格做到了6.9元一包。
“早期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很難,很多供應商不愿意按照盒馬的標準做東西,因為有成本,他害怕做了這個創新以后賺不到錢,供應商有這個擔憂。”一位盒馬采購人員在與雪豹財經社等機構交流時表示,“如今,盒馬經歷了近10年的積累,孵化了大量的現象級爆款商品,也積累了很多供應商資源和愿意嘗新、嘗鮮的用戶。大家看到我們的創新能夠產生價值,才愿意跟我們合作。”
只不過,打造垂直供應鏈、將成本壓縮到極致的打法,在零售行業不是個秘密。
山姆的供應鏈網絡覆蓋全球,通過與乳制品和水果供應商的深度綁定和大規模集中采購,將榴蓮千層的單價拉低到每千克85元,瑞士卷單片價格低至3.7元,并通過16片一盒的量販裝來攤薄邊際成本。通過AI銷量預測系統,將烘焙產品的損耗率從8%降到了3%。
被中國消費者戲稱為“窮鬼超市”的德國連鎖超市品牌奧樂齊,自有品牌占比超過90%,靠代工貼牌省去了多級分銷和品牌營銷的成本。在奧樂齊,一打12瓶的天然礦泉水售價8.9元,一升裝的100%橙汁只要9塊9,比山姆和盒馬分別低了1.5元和1.1元。
胖東來的爆火出圈,固然不乏服務、營銷乃至情懷等因素的成分,但靠供應鏈管理打造的產品競爭力同樣不容忽視。不久前,耗資62億元收購永輝的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在公開場合宣稱,“胖東來模式是中國超市的唯一出路”。
過去兩年,以“移山”“拔河”為標志性事件的價格戰已經拉開了序幕。2025,類似的貼身肉搏將更加激烈。
胖東來走出許昌、開到鄭州,并以“調改”的名義作為供應商向全國擴張。山姆加快了下沉的步伐,在多個三四線城市開出新門店。盒馬的年度主題也是擴張,計劃在2025年開出100家鮮生店。奧樂齊則嘗試走出上海,將低價復制到更多區域。它們共同的敵人,是近兩年狂飆突進的硬折扣業態。
10年跋涉走到今天的盒馬,坦途已見,但仍任重道遠。
(本文轉載自:雪豹財經社)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