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低價玩轉打工人
王言 · 2024-07-15 09:11:54 來源:源媒匯 1802
1元錢一杯的冰杯,讓蜜雪冰城惹怒了兩伙人。
前不久,在冰杯熱潮下,蜜雪冰城也開賣“雪王冰杯”,單價只要1元錢,遠低于同行。雪王冰杯在門店一經推出就被瘋搶,不少門店甚至因為缺貨停止售賣這一產品。
最近,又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稱,在下單蜜雪冰城冰杯后,到店提貨時遭遇退單。此外,還有網友稱前往門店購買冰杯時,店員直言并不銷售此產品。一系列迷之操作,讓蜜雪冰城惹怒了消費者。
對此,7月11日,蜜雪冰城發布道歉聲明,稱因部分時段需求過大,出現冰塊臨時供應不足,為更好地兼顧其他產品,部分門店可能會因此臨時下架或暫停售賣“雪王冰杯”;待供需穩定后,門店將及時恢復售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公司也將根據實際情況,協調就近門店或區域調運冰塊,盡全力幫助門店平衡冰塊產能和消費者需求。
圖片來源于蜜雪冰城微博
事實上,蜜雪冰城的加盟商對此也很無奈——門店冰塊本來就不夠用,冰杯1元錢幾乎無利可圖,下架或是暫停售賣成了不得已的選擇。不過,無論冰杯引發的輿論是紅還是黑,背后的品牌方還是贏麻了。
以低價產品占領打工人心智,似乎成了蜜雪冰城的引流密碼。
低價:引流密碼
相比最早推出冰杯的711、羅森、便利店,大部分茶飲品牌其實對于這一品類的反應并不算快。
只有蜜雪冰城反應最為靈敏,迅速跟進熱點,上線了遠低于對手價格的1元冰杯。此后,社交媒體上關于1元冰杯的宣傳也鋪天蓋地,蜜雪冰城借此又火了一把。
不過,1元冰杯的上線,并不是一個各方通贏、皆大歡喜的結果。
由于1元冰杯受歡迎程度太高,在蜜雪冰城推出產品后,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帖,曬出其一買就是數十杯冰杯,塞滿了整個冰箱。但在不少地區,蜜雪冰城門店并不知道品牌方已經上架了冰杯產品。多地網友也都在社交平臺分享了無法在蜜雪冰城購買冰杯的情況。
截圖源于小紅書
一位陜西網友就在小紅書發帖稱,自己通過小程序下單購買兩份冰杯,但店員并不知道自家銷售這一款產品,因而讓自己退款。“我看見后面有慢慢兩大桶(冰塊),并且一個店員已經準備開始給我做,被人叫停了。”
此外,也有網友稱,自己在要求購買冰杯時,甚至受到店員的鄙視和陰陽怪氣,評論區里也不乏關于冰杯價格和規格不統一的吐槽。
用極致低價的爆品引流,或是通過促銷短期內銷售低價產品,一直是茶飲行業用以引流的通用做法,也是蜜雪冰城能在行業里脫穎而出的“生存法則”。
盡管過去數十年,蜜雪冰城的SKU不斷增加,但2元一支的雪糕、4元一杯的檸檬水,多年都未在菜單上缺席,也沒有漲價。因為,雖然利潤微薄甚至不賺錢,但這些商品卻有著極佳的引流效果,可以引導消費者復購單價更高的產品。
冰杯1元錢的定價,就決定了它不是一個能貢獻毛利率和利潤的產品,而是和此前的雪糕、檸檬水一樣,是一個帶動銷量的引流利器。
“即便(1元冰杯)沒貨了,可能也會買一杯其他飲品。”一位消費者對源媒匯表示。
很顯然,蜜雪冰城追隨熱度,推出1元冰杯的策略,迎合了消費者的情緒,甚至在近期的一波“賣慘”、道歉后,還收獲了消費者的同情。
不是一門三贏的生意
盡管冰杯的原材料成本,可能并未超過1元的產品售價,但加上運費、水電費、房租、人力等各種成本費用,加盟商并不賺錢,甚至可能虧本。
根據蜜雪冰城2022年披露的招股書,其單個杯子、吸管、包裝袋的成本,分別為0.3元、0.11元、0.09元,合計約為0.5元,已經占到冰杯售價的一半。
而加盟商對于冰杯的“負面情緒”,或許也是出于成本和盈利的考慮。
據界面新聞報道。一位蜜雪冰城店員表示,因為不賺錢,很多店并不愿意銷售冰杯。他表示,單是門店的杯子,一個成本就接近7毛錢,此外制冰機的水電都需要費用。而此前冰杯沒有上架銷售時,其所在的門店冰杯的標價是4元錢一杯。
如果只從冰杯這一品類考量,蜜雪冰城與加盟商在利益層面并沒有達成一致。
品牌方希望借助冰杯在全行業的熱度,打造一款和冰淇淋、檸檬水一樣的爆款引流,收獲品牌關注度。但對加盟商來說,1元冰杯可能屬于賠本買賣,利潤低,還會降低門店其他產品的出單效率。
冰杯在火了之后,即便加盟商沒有通過這一品類盈利,但蜜雪冰城至少從同行那里搶到了市場份額、收獲了熱度,也通過向加盟商賣原材料賺到了錢。
心里感到苦澀的,只剩下賺不到錢的加盟商,還有因為買不到冰杯受了委屈的消費者。
不過,無論是冰杯還是其他爆款,僅僅通過低價引流,都難以安撫因為價格戰而感到焦慮的茶飲品牌們。它們需要找到一門讓品牌方、加盟商和消費者實現共贏的生意。
本文轉載自源媒匯,作者:王言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