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燒烤攤的大窯,越來越貴
王言 · 2025-01-21 09:58:06 來源:源媒匯 1153
在被“兩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盤踞的汽水市場,總有“挑戰者”試圖從中分走蛋糕。
2025年關將至,被稱為“大綠棒子汽水”的大窯,傳出要登陸資本市場的消息。
1月20日,有媒體報道稱,飲品企業大窯,正籌備最快2025年下半年在香港IPO,目前正與咨詢機構接觸,預計募資規模多至5億美元。對此,大窯公開回應稱,公司以經營發展為主,暫未考慮IPO事項,一切以官方信息為準。
一直以來,依靠迅速布局餐飲渠道、主打“大瓶低價”的性價比策略,大窯在“兩樂”主導的中國汽水市場,撕開了一條缺口。此前有媒體報道,大窯2022年營收為32億元。這一體量,是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
截圖來源于京東商城
而當下,也恰好也是大窯發展的分水嶺。一方面, 長期以北方市場作為大本營的大窯,正持續通過建廠、拓寬渠道等方式“南下”;另一方面,消費市場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在市場愈發飽和的情況下,如何持續保持增長,也是大窯面對的問題。
01
“承包”燒烤攤
大窯的前身,是內蒙古八一飲料廠,實控人為王慶東。
據媒體報道,王慶東最早曾從事飲品生意,但當時他發現在餐飲渠道沒有一款特別好的飲料。上世紀90年代,王慶東轉戰汽水賽道,收購了八一飲料廠。2006年,八一飲料廠正式改名為大窯食品廠。
根據此前的經驗,王慶東決定打造一款和啤酒一樣,采用大玻璃瓶包裝的汽水,大窯就此誕生。
天眼查顯示,目前,大窯等700個商標持有主體為“大窯嘉賓飲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窯嘉賓”),于2024年3月更名,此前公司名稱為“寧夏大窯嘉賓飲品有限公司”。同時,公司新進入一批高管與董事。
大窯嘉賓控股公司為上海蒙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后組合持有大窯嘉賓約78.75%股份,實際控制人為王慶東。目前,大窯并沒有其他融資記錄。
2021年,大窯飲品啟動品牌營銷升級,以“大汽水、喝大窯”作為新的定位;2022年,大窯簽約藝人吳京成為品牌代言人,投放廣告進行全國性宣傳,開始在營銷上砸下重金。
此后,“大汽水,喝大窯”這句和“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同樣魔性的廣告語,不斷在電梯間、地鐵站和餐館中輪番循環播放。
大窯宣傳海報
為了迅速打出名堂,和其他國產汽水品牌不同,大窯劍走偏鋒,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餐飲渠道。
一直以來,可樂等汽水產品,其實在餐飲渠道隨處可見。但由于該渠道價格高于商超等渠道,產品走量有限,也一直難有單個品牌完全能在餐飲渠道占據主導。餐飲渠道,也成為鮮有的“被巨頭忽視的角落”。
為了迅速布局餐飲渠道,大窯為渠道商們讓出了可觀的利潤空間。
一位甘肅的渠道商告訴源媒匯,最初開拓市場時,大窯的提貨價相當低,一瓶500ml裝大窯汽水,官方零售價6元,但提貨價不到2.5元。如果進貨量大,還能獲贈一箱(9瓶裝)。以此計算,每瓶大窯汽水的毛利約為3-4元。而相比之下,一瓶500ml裝可口可樂的毛利只有0.5元左右。
而在燒烤攤、火鍋店等餐飲渠道,大窯的很多產品也往往與官方零售價保持一致,并未加價。也是因此,其銷售額迅速增長。“在一些火鍋和燒烤門店中,大窯可以占飲品銷售收入的一半左右。”前述渠道商表示。
燒錢營銷和給足渠道利潤的做法,效果顯著。據新京報2023年的報道,大窯85%以上的銷售額來自餐飲渠道,有78.4%的消費者選擇從餐飲店購買大窯。
汽水產品之外,近年來大窯也在不斷進行多元化,比如無糖茶飲品、果蔬汁飲料等,并將這些新品推給餐飲終端。
02
大窯變“中窯”
在餐飲界打響頭炮后,大窯也開始闖入商超渠道。
據媒體報道,2023年,大窯在部分超市的售價為4.5元左右,成本價格是2.6元;包裝從之前的玻璃瓶,更換為520毫升包裝的易拉罐。
不過,在拓展渠道的過程中,大窯也在悄悄提升產品售價。在一些互聯網平臺,有消費者表示,大窯現在已經變成了“中窯”,其瓶裝汽水在更換了包裝后,產品含量從520毫升變成480毫升,但零售價卻保持不變,還是5元。
源媒匯也注意到,在一些燒烤店,大窯汽水的單瓶售價已經開始上調至6元,甚至8元左右。
這可能與品牌方逐漸壓縮渠道利潤有關。2023年11月,界面新聞援引一位山西餐飲從業者消息稱,當地大窯的到貨價,已經從最初的2.3元漲至2.8元。
在此前,大窯汽水能夠維持高渠道利潤以及較低的市場定價,一個原因在于其原料等生產成本較低。
創辦二廠汽水的湖北前首富蘭世立曾告訴源媒匯,雖然給消費者的觀感上,大窯汽水屬于“果汁汽水”,但其果汁含量并不算高。比如北冰洋、二廠汽水都含有果汁,且含量均大于等于10%,但大窯產品果汁含量為大于等于2.5%。此外,含有果汁的汽水的成本,要比不含果汁的汽水高出幾倍。
近幾年,在生產成本等壓力下,國產汽水的定價一直在上浮。目前,一瓶天府可樂超過4元,冰峰和北冰洋等在5-6元,元氣森林可樂和氣泡水的售價則在6元左右。
相比之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漲價頻率一直比較低,500ml瓶裝產品大多在3-3.5元之間。
一位江蘇的飲料供應商告訴源媒匯,為了花重金營銷,同時給渠道留足利潤,激發銷售積極性,國產飲料的定價一般會比較高。此外,為了不斷擴展市場,國產品牌們還要不斷在渠道、供應鏈增加投入,成本不斷被抬高。
“相比之下,由于巨頭們有著巨大的銷量優勢,多年來布局的供應鏈早已發揮規模優勢,其生產成本會更低,定價優勢也更明顯”。該供應商說,因為訂單金額大,其所在工廠給“兩樂”的訂單,單價一般會低于國內中小品牌。
03
不斷“南下”
曾經主攻內蒙等西北市場的大窯,如今已經將品牌定位,從“中國北方餐飲引領品牌”升級為“中國餐飲飲品引領品牌”。
近年來,大窯最受行業關注的動作,就是不斷嘗試走出北方,并在全國其他區域建設工廠。
2024年年中,大窯的陜西工廠正式投產,其目前已經在內蒙古、吉林、遼寧、寧夏、安徽、山東等地布局7個生產基地。
截圖來源:大窯公眾號
眾所周知,在實現全國性供應鏈布局后,品牌方產品品質、物流半徑、運輸和銷售成本都能得到保障。在此情況下,大窯開始向華南市場進軍。
2023年8月,大窯宣布,未來3到5年,會嘗試滲透南方市場,用5年時間在全國市場有所表現。
2023年11月,大窯在官方微信號發布了向華南市場發展的計劃。大窯表示,2024年明確了重點發展華南市場的策略,同時提出“北商南援”計劃。
根據上述消息,大窯將依靠北方經銷商,分批次、分階段推進。第一批“北商南援”計劃13名經銷商已經完成市場選定,正式進入團隊組建階段,計劃于12月正式執行鋪市工作。
根據官網信息,大窯在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完成了市場布局,組建了千余家經銷商團隊,完成了百萬余家終端渠道的構建。
不過,志在全國化的大窯,能否搶占更高的市場份額,依然存在不確定性。
大窯高性價比的特點,在全國其他市場不一定具有太強的競爭力。比如同樣活躍在廣東餐飲渠道的王老吉和加多寶,其同規格產品的價格與大窯相當基本一致,且符合當地消費者“怕上火”的飲用習慣。
另一方面,大窯汽水的口味、原料等,也時常為消費者所詬病,比如“太甜”、“香精味太重”等。而大窯過于依賴餐飲渠道的問題,也可能拖慢其全國化的進程。
總體看,當前大窯等國產汽水正在崛起。但不可否認的是,國產品牌仍未能直接撼動“兩樂”的地位。全球和中國碳酸飲料市場,依然為兩家國際巨頭主導。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兩樂”占據國際碳酸飲料近70%的市場,在中國則占據了95%的市場。與此同時,巨頭們也并非坐以待斃,它們推新的速度也在加快。
在渠道上,國產汽水與“兩樂”等巨頭仍有不小的距離。《財經》雜志曾統計,全國可供覆蓋的飲料銷售終端大約有800萬個,做得最好的可口可樂能覆蓋300萬-350萬個,遠遠領先于其他品牌。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產汽水不斷狂奔,并在資本市場得到助力后,國內汽水市場的競爭也將愈發激烈。
本文轉載自源媒匯,作者:王言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