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賠嘉威3.5億,重啤稱包銷協議“極不合理”,堅決上訴
王言 · 2025-03-17 10:03:12 來源:源媒匯 3738
重啤首次公開披露與嘉威的糾紛歷史。
重慶啤酒與其合作伙伴重慶嘉威啤酒延續多年的訴訟糾紛有了新進展。
3月14日,重慶啤酒(下稱“重啤”)公告了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對其與重慶嘉威啤酒有限公司(下稱“嘉威”)合同糾紛一案的一審判決,重啤被判向嘉威賠償3.5億元。
對此,重啤稱,基于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公司將提起上訴,并重新審視與嘉威的合作,切實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合法權益。
源媒匯注意到,除了對一審判決提出異議之外,重啤還在官網發布長篇聲明,稱堅決上訴,澄清事實,維護合法權益。此外,重啤還詳細解釋了其近年來與嘉威之間的包銷糾紛,稱重啤歷來產能充足,無需嘉威代工,而包銷協議嚴重犧牲了重啤的利益,極不合理。同時,重啤也對外界“打擊山城啤酒品牌”的指責表示否認。
01 重啤稱嚴格執行包銷協議
據天眼查,嘉士伯重慶啤酒有限公司是本次訴訟中原告嘉威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3%。而被訴的重啤是嘉士伯重慶啤酒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同時,嘉威還是重慶啤酒的代工廠之一。
重啤與嘉威之間的合作可追溯至33年前。
據公開資料,1992年,嘉威的前身重慶金星啤酒廠與重啤簽訂《聯合協議書》,開展啤酒包銷合作。2009年,嘉威又與重啤簽訂了為期20年的《產品包銷框架協議》,約定包銷期間僅允許嘉威生產山城啤酒,且生產的全部啤酒均應交由重啤包銷。
但這一協議的實施并不順利,嘉威與重啤一直因包銷協議等問題產生爭執。而對于此次訴訟雙方的關鍵糾紛點,即包銷協議,重啤做出了詳細的澄清。
重啤在聲明中稱,公司歷來產能充足,并不需要嘉威代工,而包銷協議嚴重犧牲了重啤的利益,極不合理。出于對企業發展歷史的尊重,重啤始終履行該協議,但對于嘉威試圖超越協議框架范圍,攫取更多不當利益的行為,其絕不認可。
聲明指出,2009年初正值重啤國企改制啟動、嘉士伯集團開始入股的特殊時期,嘉威與重啤簽訂了包銷協議,期限長達20年。
按照重啤的說法,2013年國企改制完成后,“新重啤”依然履行既有協議的原則,嚴格執行包銷協議。“即便自2020年起,嘉威持續通過訴訟和輿論抹黑施壓,重啤仍然嚴格履約,未曾違背協議規定。”重啤稱。
隨著此次重啤聲明的發布,其與嘉威之間的合作細節也引發行業高度關注。重啤明確表示將堅決上訴,這意味著雙方的糾紛仍將持續。
02 不對等的合作關系
自雙方近年來圍繞包銷協議的多次糾紛以來,重啤首次公開披露與嘉威的合作詳情。其表示,嘉威與公司簽訂了此次涉案包銷協議的期限長達20年,進一步強化了雙方不對等的合作關系。
按照重啤的說法,嘉威作為一家高度依賴包銷協議存續的工廠,沒有自有品牌、無需拓展市場、無需投入核心技術研發,且在協議下作為不能對外銷售啤酒產品的啤酒代工廠,在無需承擔市場風險的情況下,長期鎖定超額利潤,這對重啤極為不利。
對此,重啤還列出以下原因:
第一是“平進平出”。重啤從嘉威的啤酒采購價與重啤的經銷價(即重啤賣給經銷商的價格)相同,這意味著重啤銷售嘉威代工的啤酒無利潤可言,所有市場風險由重啤承擔。
第二是“同增同減”。作為一家自設立起就無獨立銷售網絡的代工廠,嘉威的產量卻綁定重啤銷售市場的增量。協議規定,嘉威的包銷量與重啤在重慶主城區的主要工廠(馬王鄉、大竹林工廠)銷量同步增減。
第三,協議期限長達20年,鎖定長期超額利潤。該協議有效期至2029年1月,為嘉威提供了長期固定收益且無市場風險的盈利模式,即便未來重啤完成改制并更換大股東,仍需嚴格履行該協議。
據重啤統計,在協議簽訂后截至2023年的15年里,嘉威累計獲凈利超20億元。在2023年訴訟期間,嘉威凈利潤近2億元,凈利潤率甚至高達35%。這一水平不僅遠超行業合理區間,更是重啤的近2倍,甚至超過眾多一線互聯網大廠。
重啤稱,嘉威并未滿足于這一長期超額收益,而是“得隴望蜀”,不斷訴訟施壓,試圖進一步攫取更多利益。
03 否認“打擊山城啤酒品牌”指控
自雙方產生糾紛以來,重啤與嘉威之間也曾多次打起輿論戰。
2024年8月,嘉威在官微發文稱,自2013年外資丹麥嘉士伯啤酒收購重啤股份以來,對“山城”啤酒品牌進行了全面封殺和系統打擊。
其在聲明中表示
對于重啤封殺、雪藏“山城”的說法,重啤表示,“山城”品牌不僅從未消失,反而保持穩健發展。
重啤表示,在1958年建廠以來,重啤一直同時運營“山城”和“重慶”兩大本土品牌。過去,“山城”品牌主打大眾市場,銷量一度遠超“重慶”;近年來,隨著重慶直轄后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持續提升,以及消費升級和啤酒行業高端化趨勢的到來,消費者對高端產品需求上升,“重慶”品牌迅速增長,銷量逐步超越“山城”。
此外,重啤也列出一組數據以佐證其觀點:2023年,“山城”品牌銷量超過16萬噸,相當于3.2億瓶(500ml)。假定重慶有1000萬愛喝啤酒的成年人,人均消費32瓶。在行業整體下滑5.6%的背景下,2023年銷量較2019年反而增長了17%,繼續展現其強勁的市場競爭力。此外,目前重啤在重慶市場的銷量中,80%來自“重慶”和“山城”兩大本土品牌,國際品牌僅占20%。
重啤稱,本土品牌不僅沒有被“打壓”,反而依然占據主導地位,足以證明重啤對本土品牌的持續投入和重視。“山城”品牌未來還將煥發新的活力,2025年重啤將推出全新“山城”精釀系列。
重啤還在聲明中指出,嘉威多次書面提出減少或停止代工“山城”品牌,而希望轉為代工利潤更高的“重慶純生”品牌和“樂堡”國際品牌,“這與其‘維護民族品牌’的對外言論形成鮮明對比”。重啤表示,2023年嘉威的產量中,“山城”品牌僅占3%。
此外,對于雙方在“山城”啤酒品牌的使用爭議,重啤也進行了澄清。重啤表示,“山城”品牌是由重啤自1958年成立以來就打造并擁有的自主品牌,重啤擁有“山城”品牌的完整所有權,嘉威無權擅自使用“山城”商標,包銷協議在2029年1月到期后,嘉威的“山城商標使用權”也隨之終止。
在聲明中,重啤也重申了扎根重慶發展的決心。重啤表示,2013年完成改制后,公司進入快速發展期,在立足重慶的同時拓展全國市場,已成長為中國第四大啤酒公司,位列重慶企業百強榜第38位,年營收近150億元,年納稅約28億元,其中重慶本地營收約33億元,納稅近7.5億元。
“未來,重啤將繼續深耕重慶,用高品質的啤酒陪伴重慶人的歡樂時光。”重啤表示。
本文轉載自源媒匯,作者:王言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