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賈國龍:不做追風者
紅餐編輯部 · 2024-01-02 08:43:41 來源:紅餐網 10425
進入餐飲行業35年,他似乎永遠精力充沛,從不感到疲倦。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景雪;編輯:洪君。
從小就要強,考試就想考第一。
初中打乒乓球,打到一天不吃飯,就想贏人。
高中打排球,就想進校隊、當主力。
大學上到一半,斷然退學,當著校友大喊:“女士們,先生們,爺不念了!”
這是商業作家賈林男在《西貝的服務員為什么總愛笑》一書中描述的場景,場景中的這個熱血少年正是賈國龍。
敢闖敢拼,還有野心,這樣的賈國龍注定了不會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地工作、生活。
但誰又能想到,這般性格的賈國龍會將滿腔熱情專注在餐飲業,而且一入餐飲就是35年。
35年,當初的熱血少年已經成為享譽行業的企業家,但在其身上依然可以看出清晰的銳氣。
“不爭第一,我們干什么!”賈國龍的人生信條里,依然堅信著自己的決定,并為實現西貝的藍圖愿景創新不止。
前段時間,紅餐網創始人陳洪波帶著《紅咖說》欄目組去到北京,與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聊了聊,關于西貝、關于賈國龍,我們也有了更進一步地了解和認識。
都說品牌帶著創始人的意志和性格。賈國龍的較勁、好勝,如今也已滲透于西貝的發展點滴中。
追風好手還是造風者?
提到賈國龍,總有一個詞繞不開去:“折騰”!
從西貝莜面村,到麥香村、超級肉夾饃、西貝酸奶屋、弓長張現炒,再到如今的西貝功夫菜、賈國龍中國堡、賈國龍小鍋牛肉……賈國龍的項目總是一個接著一個。
且每一次的嘗試在當時的情境下看起來,都是趁風而行。比如西貝的酸奶屋恰巧在新茶飲大火時推出,西貝功夫菜趕在預制菜風口上興起,而賈國龍中國堡面世之時也正值中國漢堡在市場上走俏。
也因此,很多人評價,賈國龍就是追風好手。
但當事人并不這么認為。
“不愛模仿,就喜歡創新。”賈國龍直言,自己從來不跟風,西貝前前后后的多個項目是在發展大方向定調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的不斷變化,而進行的創新。
比如賈國龍小鍋牛肉項目,本質上是西貝布局正餐中客單價市場的創新探索。
與西貝過往在快餐領域的“折騰”,賈國龍小鍋牛肉是西貝在正餐賽道的首張副牌。雖然菜品的豐富程度低于西貝莜面村,但對于消費者來說,用60-80元的客單均價吃到高品質的內蒙牛,性價比拉滿。翻看大眾點評的消費評價,“性價比高”是賈國龍小鍋牛肉被消費者提到的高頻詞。
從今年以來的市場發展趨勢來看,消費觀念愈發理性,性價比已成為重要的消費決策因素。而西貝開“小號”打造風格年輕化,定價更親民的子品牌賈國龍小鍋牛肉,正是為了積極應對市場需求的轉變。
據了解,目前西貝餐飲集團旗下已有主打商務宴請的九十九頂氈房與西貝海鮮,百元左右客單價的西貝莜面村以及低客單價的快餐品牌賈國龍中國堡。新推出的賈國龍小鍋牛肉以更具性價比的方式補充了西貝的品牌結構,讓西貝旗下品牌有了更完整的消費者覆蓋梯度,也代表西貝餐飲集團在打造多元化、多層次餐飲品牌矩陣的道路上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而過去多年里,對于餐飲業之外的熱鬧、甚至是風口,賈國龍并不為之心動。
比如早期煤礦熱的時候,有人勸賈國龍說,要不去買個煤礦?賈國龍拒絕了;到后來,房地產熱起來,又有人建議賈國龍,去買一塊地做商業地產開發,保準能賺大發,賈國龍又回絕了。
“開飯館難道不是開礦嗎?我們開的是全球70億張嘴的礦。70億張嘴的礦難道不比煤礦大嗎?”在賈國龍看來,餐飲是個無限游戲,更可持續。
不用討好所有人,
讓喜歡你的人喜歡你就行
35年的創業歷程中,賈國龍以及西貝遇到的爭議并不少。比如:
早幾年有人說“西貝太貴”“西貝的客單價一直上漲”……
在西貝功夫菜上市時,有人吐槽“有種在餐廳一起吃外賣的感覺”……
還有面對如今的賈國龍中國堡,有人評價稱:“中國堡的饅頭夾肉想要做成像西式漢堡一樣的快餐店不太可能”“花20多塊錢吃個饅頭夾肉,消費頻率有限”……
對此,賈國龍的回應總是云淡風輕,“以平常心看待罷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無論是人還是企業,都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你。無需討好所有人,讓喜歡你的人喜歡你就好。”
一位與賈國龍有過密切接觸的媒體人也表示,賈國龍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裝”。“他甚至會專門去搜集關于西貝、以及其本人的負面消息來看。”
也難怪,在公開接受采訪時,總能見到一些媒體人面對賈國龍時會兇猛地搶著提問。
而賈國龍的“不裝”不僅在于他敢直面爭議,即便是自己曾公開表明的立場、建議,在發生客觀變化時,賈國龍也不怕拉下臉面、公開反水。
比如一直為外界津津樂道的賈國龍對于西貝上市的改口。
對很多餐飲人、餐飲企業來說,過去的三年注定會被載入史冊。疫情的“黑天鵝”反復起舞,暫停堂食經營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作為餐飲業的頭部企業,西貝想抽身事外顯然不太可能。
也是在這期間,賈國龍改口了。從原來的堅決不上市變成了會在合適的時機準備上市。
“我發現,我們自身的實力沒那么強,餐飲是現金流行業,但我們平時很少跟銀行打交道,疫情停業了,就發現現金根本不夠。每一個月全額工資發,三個月就要發接近6億工資。一算賬,真的,我們連3個月都扛不過去。”賈國龍曾公開表示道。
事實上,沒有幾個企業家會敢于如此直面自己決策的失誤,大部分更是缺乏承認錯誤的勇氣,盡力去維護自己高大英明的形象。
但改弦易轍未嘗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亦如向日葵般,低下頭反而能夠避讓危險的沖撞,保護好已有的果實。
如今,西貝內部已經形成了一套符合現代企業管理和方便監管層監管的體制,已為將來的上市提前做好了規劃和準備。
重倉年輕人,關注“人”的能量
在公開場合,賈國龍曾不止一次提到過“真實”兩字,而在其看來,所謂的“真實”其實是兩個字:“真”和“實”。
簡單來說,“真”就是不做假。“實”則指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意思。換句話說,在西貝,真實就是說你所做,做你所說,不要吹牛。
比如在產品上,堅持真材實料、貨真價實。
“這么多年來,人們對西貝的印象,就是放心、健康,基本不踩雷。好多顧客說,不知道吃什么的時候,就去西貝。這是對我們很大的認可。”在西貝高管們的眼中,堅持產品的真實,換來了消費者的放心。
再比如服務上,堅持對顧客的真誠、用心。
“真誠最能打動人,用心去做而已。”在西貝員工口中,也不止一次有著這樣的描述。
從上到下,西貝人將真實作為信條,背后也與賈國龍的以身作則分不開。
如何面對數萬名員工與組織的關系以及如何更好地激勵員工,賈國龍選擇回歸人性本身,并為西貝制定了“按勞取酬、論功行賞”“先分錢,再賺錢”等一系列分錢邏輯。
2015年,西貝開始施行創業合伙人制,在全國各地設置創業分部,每個分部由分部總經理直接管理,從搭建創業團隊,到門店選址……給予放權。新店前三個月的虧損由總部承擔。三個月后,如果門店持續盈利,就享有分紅權,分部占40%股份,總部占60%股份;
2017年,賈國龍在年會現場宣布了西貝年終獎具體方案,直言自己每年將拿出50%的分紅作為“喜悅獎”分發給員工,如其所言,當年西貝給員工發放了7000萬元的喜悅獎;
2018年,賈國龍大手筆開創了由員工自行上報年終獎數額的分利模式,最終發出去了8000萬。
在賈國龍看來,西貝要實現“全球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都開有西貝。一頓好飯,隨時隨地,因為西貝,人生喜悅。”的愿景,資本、設備乃至食材都好復制,但人卻很難復制。
“西貝的最核心產品是‘人’,這也是西貝的立身之本。”賈國龍深知,西貝的全球化愿景一定是以“集體奮斗的方式”來實現,所以無論是分錢還是激勵,都秉持著真實的原則。
用真實的讓利,換來了員工的忠誠。
用真實的體驗,換來消費者的擁護。
而進入35歲后,關注“人”的能量,力行“真實”理念的西貝也開始思考起了接力與傳承。
畢竟35歲的西貝,已經算是一家老企業了。
于是,西貝開始更重倉年輕人。賈國龍對此的要求是:“全公司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層級都要重倉年輕人。”
即使是公司要重點打造的西貝專業兒童餐項目,在招募CMO時,也是面向了西貝系統里所有的年輕人。彼時在經過了幾輪競選后,一位九五后從中脫穎而出,最終擔任了西貝專業兒童餐的CMO。
從門店店長到公司管理層,如今的西貝已選用了不少年輕干部,同時也給他們提供從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指引,幫助他們成長。
據西貝內部員工透露,西貝一年會花上上億的費用,用于給員工提供各種學習。通常是賈國龍覺得好的,就組隊去學。“有時可能只是因為某家餐廳的菜好吃,就會叫上大家一起去,把所有菜都點上,讓大家去體驗。從商業經營、廚藝、歷史人文、健康科學等等,賈國龍都鼓勵大家去學。”
回歸基本面,做好基本功,
走一步看一步
創業難,守業更難。
創業階段,面對的主要是自身如何艱難成長,但等企業發展起來到了規模期,內部組織成員變多了,外部業務賽道變寬了、對手段位也高了。
船大難調頭,規模帶來的不僅有效益,還有企業的煩惱,比如如何守住規模,如何探尋到新的增長點。
對此,35歲的西貝也在不斷探索。
“就是回歸基本面,做好基本功。走一步看一步!”在談到西貝如今的發力重點時,賈國龍如是說道。
由此,聚焦產品的基本面,西貝對莜面理念重新進行了提煉,烘托五谷雜糧莜面為王的產品地位,同時對產品口味進行升級;
對專業兒童餐的食材進行“有機化”升級,使用更多有機純牛奶、有機胡蘿卜、有機西蘭花、有機玉米等有機食材和天然食材;
對暢銷單品“酸奶”的制作原料更加考究,堅持使用由內蒙古正藍旗設置的奶食生產基地提供的草原優質生牛乳;
還有甄選來自西北的草原、平原、山野、鄉村、沙漠等各種優質食材替代原來的原材料。
產品基本面提升的背后,西貝對底層供應這一基本功也在不斷強化。
比如在全國多地設立生產基地與工廠,保證幾百家門店都能用上同樣品質的食材;在內蒙古武川縣開辟占地12萬畝的有機莜麥基地……
更科學的種植技術、更現代的養殖技術、更高效的央廚、更系統的物流布局……基于這些底層基本功的強化,西貝的功夫菜、中國堡、兒童餐、品質外賣等業務也有了不斷增長的空間。
據了解,目前賈國龍中國堡業務已經完成初步的市場實驗,2024年會在品牌與產品方面雙重升級,并且拓展至下沉市場。
而在談到西貝功夫菜時,賈國龍也直言,這仍會是西貝的核心業務。在其看來,餐飲零售產品只是餐飲現代化的必然體現之一,因為預制化可以相對地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夠真正縮短終端的制菜時間,還有提升菜品穩定的程度,穩定輸出讓消費者覺得好吃的產品。“預制食品不代表品質就會下降,只不過行業還需要思考預制的程度、水平如何提升。”
至于外賣和兒童餐業務,西貝則有意將這兩塊基礎盤扎穩、打牢。
比如針對外賣業務,賈國龍直言,西貝會繼續堅持“放大外賣業務”的策略。據了解,如今西貝莜面村大部分門店都設立了專門的外賣檔口,接下來還會投入更多資源,確保西貝外賣的品質和效率。
數據顯示,2023年西貝外賣業務營收將超過20億元,同比增長25%,訂單量同比增長35.5%。
在兒童餐方面,早在2017年,西貝就提出“家有寶貝,就吃西貝”的口號以及“家庭友好餐廳”的發展戰略。經歷了多次迭代創新后,2022年,“西貝專業兒童餐”正式誕生。
據悉,2023年上半年西貝專業兒童餐累計銷售超880萬份,西貝專業兒童餐2023上半年售賣份數同比2022上半年增長155%。
人肉充電寶賈國龍,
已經制定好了5年退休計劃
張麗平(賈國龍愛人,如今也是西貝餐飲集團的董事)曾評價賈國龍說,他就像是一個“人肉充電寶”。“任何人在他面前,都會被那一股電流洗禮,獲得新的能量和動力,始終保持活力、保持熱情、保持樂觀,充滿能量。”
西貝的高管在講到賈國龍時,也分享了一件趣事,說彼時在針對一項公司內部重大決議時,管理層們開會開到了凌晨兩三點。“開完會到家,大家都是倒頭大睡。但等到第二天睡醒就會發現,賈總依然是早上六七點就開始工作,他甚至還在工作群里發紅包,并調侃搶到紅包的同事就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他似乎永遠精力充沛,從不感到疲倦。”
但精力充沛的賈國龍也不得不面對中國企業家普遍要面臨的一大課題:交接班。
作為西貝創始人、一代企業家,在時代大背景下,戎馬一生,打下江山,習慣了在指揮和領導的崗位上指點江山。但這并不意味賈國龍對權利癡迷,在提到交接班時,賈國龍并不忌諱。
在賈國龍看來,西貝是屬于所有西貝人的,西貝已經搭建且不斷完善管理干部梯隊,還形成了自己的用人機制。包括如今提出的重倉年輕人,也是為了讓各個部門、各個管理干部找好替手。“我和高管們有約定,每個人都要把自己未來5年的退休計劃做好,把自己的替手找好,包括我自己的5年退休計劃也已經寫好了。再過5年,西貝就40歲了。到了那時,我們能不能退?要不要一起退?到時再說!但現在的準備工作是一定要做的。”
時勢造英雄,能趕上一波浪潮并影響深遠已經相當了不起,足以被記錄在歷史的功勞薄上,但英雄終歸有遲暮的一天,誰都逃不掉。
等這一天真正來臨時,不再以前輩之姿站在旁邊插著褲兜指指點點,而是全權、放心地把未來交付給后來居上者。
那時,于賈國龍而言,或許又會有新的角色、新的故事了。
注:本文配圖由西貝提供,紅餐網經授權使用。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