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這些品類值得餐飲創業者關注!
陳小將 · 2024-02-23 09:06:23 來源:紅餐加盟優選 3605
選品如選命。2024年,餐飲業的潛力品類和賽道有哪些?
2024年餐飲行業依舊“熱辣滾燙”。
根據國家稅務總結增值稅發票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初一至初八)全國服務消費相關行業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2.3%,其中餐飲服務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1.5%。春節檔開門紅,為餐飲人增添了幾分信心。
有業內人士直言,餐飲業依舊是值得創業者躬身入局的賽道。
回望去年,有的品類破土而出,成為了創業者大熱的關注賽道,如冒烤鴨、2元面包店等;而有的品類業態在紅極一時后勢能下滑,甚至銷聲匿跡,如吊爐火鍋、成人小飯桌等。
那么新的一年里,究竟有哪些餐飲品類、哪些賽道較有發展潛力?而這些品類和賽道能夠脫穎而出的底層邏輯又是什么?
有料小鍋熱度走俏
有料小鍋,2024年或將會起飛,是值得創業者重點關注的賽道之一。
以往我們常說的有料火鍋是指鍋底有料,而“有料小鍋”中的“有料”,指的是食材豐富,有葷有素,還可加入粉面等主食,包羅萬象。而小鍋,一般指的是砂鍋等器皿,砂鍋菜、炭爐系列(包括雞煲、牛雜煲、牛腩煲等)、啫啫煲等都囊括其中。
自2023年下半年起,關于“有料小鍋”的熱度就開始飆升。
以砂鍋菜為例,巨量算數顯示,大約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關于砂鍋菜的搜索指數不斷攀升,2023年6月至2024年2月19日,關于砂鍋菜的搜索指數達到了200.2萬,同比增長339.1%。截至2024年2月20日,小紅書上關于“砂鍋”的相關筆記有近20萬篇,抖音上關于“砂鍋菜”的相關視頻播放次數超過6.4億次。
△數據來源:巨量算數
此前在廣東地區流行已久的炭爐雞煲、牛腩牛雜煲、啫啫煲,近兩年也開始逐漸走出廣東,以專門店的形式北上開店。比如啫啫煲,深圳起家的啫火啫啫煲目前門店已經遍及北京、四川、重慶、天津、河北等省市;2022年成立的好好彩啫啫啫煲,目前在上海開出了10家直營門店;2024年1月,在深圳創立的啫兩手啫啫煲獲得了百福之星千萬級天使輪融資。
為什么紅餐加盟優選認為接下來有料小鍋仍將會持續走紅?
首先,端上桌時熱氣騰騰,且砂鍋具有一定的保溫效果,能滿足消費者對煙火氣的需求。
其次,有料小鍋既可以做正餐,也可以做快餐,消費場景較廣。既可實現剛需果腹,又能滿足輕社交需求。
比如砂鍋菜跨越了正餐和快餐兩個賽道,比如在川渝地區大熱的陶德砂鍋,以正餐場景為主,人均客單價60+元;羅媽砂鍋則偏向于快餐,人均客單價在22-32元之間;啫啫煲和碳爐系列也逐漸出現了快餐化的苗頭,在廣深兩地,已經有部分雞煲、牛雜煲的品牌和單店,人均客單價下探到了50元及以下。
△圖片來源:紅餐加盟優選攝
換個角度看,多元的消費場景也將能為餐廳帶來更多的客流量。這對于創業者和品牌而言,或許是個不錯的入局機會。
目前,有料小鍋各細分賽道里雖有一批品牌在冒頭,但整體上市場高度分散,新品牌留有入局機會。
“現炒+”成為門店獲客、吸客的流量密碼
在談預制菜色變的眼下,堅持新鮮現炒的各地特色小炒有了爆火的契機。無論是正餐還是快餐,強調小炒、現炒模式的餐廳獲得了不少的關注度。小炒似乎成了門店獲客、吸客的流量密碼。
近期,北京一家蓋碼飯新店憑借“全靠猛火炒,不做預制菜”的口號吸引了周邊不少顧客。一直堅持現炒的鄉村基、大米先生,兩個品牌的門店數合計突破1100家。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1年連鎖餐廳數量及所得收入計算,鄉村基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直營中式快餐集團。而其近期在北京開出的新店表現也較為亮眼,2023年12月30日,鄉村基北京首店在龍湖長楹天街開業,開業當天接待顧客超1800人次,翻座率超23輪。
近兩年一批主打湘式小炒的餐飲品牌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以“辣椒炒肉”為招牌的費大廚在各大城市開枝散葉,所到之處幾乎都大排長隊;以“小炒黃牛肉”為主打爆款的炊煙、辣可可、湘辣辣等餐飲品牌發展勢頭迅猛;以“湘菜小炒”為定位的“蘭湘子”4年開出200多家直營店且零閉店。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粵式小炒、江西小炒、云南小炒同樣如此。粵式小炒里,常來小聚、小荔園等品牌近年來都表現較為亮眼,其中常來小聚已連續6年登上米其林必比登榜單。主打云南小炒的茄子恰恰,這兩年一直在加速拓店,是云南菜里面發展較為亮眼的品牌之一;有著“對著菜點菜”特征的江西小炒開遍了浙江的大街小巷,成了不少江浙滬打工人的食堂。
之于消費者而言,一熱抵三鮮,現炒某種程度上與煙火氣劃上了等號,接下來地方特色小炒的煙火氣,或將有望成為餐飲品牌的新競爭力。
不過,現炒模式雖然能贏得消費者的喜愛,但這份“好吃”是有代價的。第一,效率層面比較難跟上,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翻臺率;第二,模式相對重,對人工依賴程度較高,標準化難度高,快速復制難。
未來主打現炒、鍋氣的現炒品牌,在好吃、效率和成本中找到平衡點,可快速復制擴張。
“下飯小火鍋專門店”迎來爆發窗口期
近年主打“下飯”的小火鍋,成為火鍋品牌創新、突圍的一大方向。
在下飯小火鍋這一賽道,較早出現的是巴奴的副牌桃娘下飯小火鍋,其在2021年面世,截至2024年2月,已經開出了約20家門店,分布在北京、齊齊哈爾、江蘇、湖北、天津、河南、河北等地。
另一位門店數較多的選手是李坑坑下飯小火鍋,也是2021年創立,截至2024年2月開出近30家門店,分布在內蒙古、河北、吉林、陜西四省。
2023年以來,全國各地陸續涌現了許多新的下飯小火鍋品牌。比如武漢的呆窩瓜下飯小火鍋、研喜貓下飯小火鍋,北京的渝喜旺下飯小火鍋,濟南的楊桂桂下飯小火鍋和石家莊的錢曉椒下飯小火鍋,則成立于2023年,目前部分品牌已跑出數家門店。
火鍋大佬海底撈也嗅到了下飯小火鍋的熱潮。2023年8月中旬,海底撈就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多地悄然上線了一批外賣專賣店。截至2023年底,海底撈下飯火鍋菜已有260多余家門店在餓了么平臺上線,100座城市的消費者已經可以點到。
與傳統火鍋相比,下飯小火鍋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消費場景廣。與其他“聚餐式”的強社交派系火鍋不同,下飯小火鍋的就餐場景自由,既可堂食,也可外賣。比如桃娘下飯小火鍋、李坑坑下飯小火鍋、楊桂桂下飯小火鍋,以堂食為主,而海底撈的火鍋下飯菜則專注于外賣渠道。
△圖片來源:餓了么供圖
據海底撈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7-9月期間,海底撈推出的一人食“下飯火鍋菜”訂單在三個月內實現了超100%的增長。而截至2023年12月底,海底撈•下飯火鍋菜的全國訂單量每天已超過1萬單,超過了火鍋外賣配送訂單量。頭部品牌的策略也是行業風向標之一,海底撈入局下飯火鍋菜,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下飯小火鍋品類的熱度。
第二,價值感強。小火鍋雖然小,但本質上還是火鍋,加之市面上主打下飯小火鍋的品牌,人均客單價在20-40元之間,相當于花快餐的錢吃到一頓體驗感還不錯的火鍋。這樣的定價契合當下大眾越來越理性的消費習慣。
第三,從目前來看,下飯小火鍋還處于“小而散”的狀態,連鎖化的機會和空間較大。
第四,小火鍋專門店還切中了單身經濟、宅家經濟,“社恐”“i人”也可以一個人安安靜靜吃火鍋。美團外賣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23年12月以來,“一人食”火鍋的餐品銷量增速同比提升104.42%。
可以預見的是,這種既能滿足消費者不出門也能吃火鍋的快樂,又以較高性價比取勝的下飯小火鍋,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窗口期,不僅給品牌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也被業內人士視作是可以深度挖掘的藍海賽道之一。
小眾火鍋、地方特色火鍋強勢崛起
除了小火鍋外,2024年小眾火鍋、地方特色火鍋也在加速出圈。比如目前表現較為起眼的是云南酸菜火鍋、貴州酸湯火鍋、海南的糟粕醋火鍋等都將有機會誕生一些連鎖化、規模化發展的品牌。
其中貴州酸湯火鍋,就是地域品類躍升大眾化的“科代表”。2023年才開始有走紅跡象的貴州酸湯火鍋,截至2024年2月21日,抖音上關于“酸湯火鍋”話題的視頻累計播放量已達到了2.4億;而在小紅書上,關于“酸湯火鍋”的筆記也有近2.8萬篇。企查查數據也顯示,與“酸湯火鍋”相關的企業,2023年下半年內增長了48.3%。
線上走紅之余,線下酸湯火鍋的熱度也在走俏,一批主打酸湯火鍋的品牌正在全國各地冒頭。比如在成都,黔三一安順奪奪粉火鍋備受關注,在上海的旺福·貴州酸湯火鍋也較受消費者喜愛。此外云南酸菜火鍋“滇牛”,貴州酸湯牛肉火鍋“王奮斗”等品牌,都已開始了連鎖化布局。
2024年1月,九毛九除了將旗下烤魚品牌賴美麗藤椒烤魚更名為賴美麗酸湯烤魚,慫火鍋加入了酸湯鍋底,還推出了主打貴州酸湯火鍋的新品牌“山的山外面”,目前已在廣州、佛山開出了兩家門店,接下來通過開放加盟的方式尋求擴張。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此外,還有不少餐飲連鎖品牌紛紛在門店中加入了這一特色產品。比如2023年9月,馬路邊邊上架了酸湯鍋底,將貴州酸與川渝辣相結合;去年11月,海底撈也在區域上新了“貴州紅酸湯”鍋底。
地方特色火鍋雖然小眾,但具備讓顧客記得住的核心特色,能給消費者帶來新鮮感,有記憶點,利于復購和傳播。
此外,地域文化的興起,讓不同區域的美食都擁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從山東淄博帶動的淄博燒烤熱潮,而貴州“村超”火了之后,貴州奪奪粉火鍋等一批貴州特色美食也順勢出了圈。
眼下無論是貴州酸湯火鍋還是云南酸菜牛肉火鍋、海南糟粕醋火鍋,仍處于單店或品牌剛剛起步的階段,距離連鎖化、品牌化仍有一定距離。在存量競爭時代下,行業大洗牌,這種具備差異化和稀缺性特質的地方特色火鍋品類,未來會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率先將這些品類復制帶出來的品牌有機會搶占市場先機。
不過,特色品類也意味著小眾,當下的消費者愈發理性,獵奇和新鮮只能轉化消費者的初次嘗試,產品、服務、場景的綜合體驗才能引發消費者的復購,火鍋新物種們新鮮蓬勃,但如何更長久的運營,則是另一考驗。
結 語
回望過去的一年,我們既見證了萬店選手風起云涌,也目睹了一波接一波的“閉店潮”。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餐飲企業新增注冊量為318.69萬家,注吊銷數量達140.02萬家,是2022年全年餐飲企業注吊銷量的2倍多,創下2020年以來餐企注吊銷量新高。
2023年,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行業競爭變得愈發激烈,但在這樣特殊的生態下,有品類勢能下滑,同時也有一些品類獲得發展機會。
對于創業者而言,選品如選命的話題雖老生常談,在競爭越發激烈的市場中,選對了品類和機會賽道的品牌們才更有機會突圍。正如紅餐網創始人陳洪波曾說,2024年會是餐飲行業發展的重要“拐點”,困境之中也蘊含機會。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