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堅:中國餐飲連鎖發展的機會和挑戰
楊麗霞 · 2018-07-26 18:44:48 來源:紅餐網 3752
(紅餐網合肥報道)7月26日,由紅餐網主辦,安徽省餐飲行業協會、紅餐商學院、奧琦瑋集團聯合承辦,吉刻聯盟協辦的“第20屆紅餐大會•中國餐飲連鎖裂變高峰論壇”于合肥元一希爾頓酒店成功舉辦。
本次大會中,眾多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創始人、企業高管、資深投資人、連鎖專家與現場600多位餐飲精英,共同探討和分析目前連鎖餐飲企業的運營痛點與難題,并圍繞“連鎖餐飲裂變”的主題分享了精彩的觀點。
以下是中國餐飲產業研究院院長、中國烹飪協會企業家委員會執行主席吳堅先生的演講節選: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餐飲在連鎖發展過程中的機會和挑戰,我列了十個機會,同時還有四個坑。
洞察·十個機會
首先,這是一個新的時代,我們周遭很多的業態發展并不平衡,這樣一種不平衡,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如果說之前的互聯網上半場是流量跟在線之間的關系,那么現在互聯網的下半場就是空間和場景之間的關系。從這個角度看,餐飲業是最有機會的,因為空間、場景是最穩定的。
第二,從行業的發展來看,近年來我國餐飲收入進入平穩增長階段,預計2018年餐飲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年度增長率10%左右,全國餐飲收入有望突破4.3萬億。
第三,從市場投資機會看,以區域市場而言,廣東省多個城市已經進入高風險慎進區,而江蘇省部分地市仍有較大機會。從區域消費指數對比來看,華北地區的北京、華東地區的上海雖然競爭較大,但其餐飲收入也較高,投資機會明顯較高;
從城市等級來看,等級越高的城市,其消費機會也越大。人均消費或者人民生活水平較高的城市,其餐飲收入也相對較高,投資機會更大。
第四,從業態上來看,小而美、少而精成為常態,縱觀2017年中國餐飲行業的品類格局,中式快餐躍居第一名,同比上升明顯,而中式正餐等大部分餐飲類型比重則均有下降。
第五,從品類來看,輕餐成為一種潮流。從發布的大數據來看,在餐飲類別上,輕餐類就餐占比普遍高于正餐的占比,食客對于工作日晚餐輕餐與午餐輕餐的選擇傾向相對較高。
第六,從顧客的角度來看,90后代表一個代群的商機。中國的90后有1.74億人,他們已然開始成為中國消費的主力,在未來的3到5年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驅動消費的潮流力量和先鋒力量就是90后。
第七,從消費動機的角度來看,日常就餐的比例持續提高,從2016年的46%上升到51%,意味著中國消費者己經從“有事吃飯”到“無事也吃飯”的轉變。無疑,這也給到了餐飲業者的發展機會。
第八,從需求來看,滿足消費者健康需求是一個機會。飲食健康日益成為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消費者愿意為健康食品支付溢價。
第九,從消費者的偏好來看,消費者對于餐廳類型的偏好,中式正餐廳占到了48.2%;其次是中式快餐廳,占比為25.1%。在餐廳的選擇偏好上,菜品口味好、食材新鮮、菜品多樣化等關注點逐年增長。此外,食客對餐廳不滿意的原因相對集中在環境上,因此,餐廳環境的改善,對于食客該次就餐體驗是否滿意所產生的影響至關重要。
第十,從消費升級來看,能不能做到既有品質又有一定的性價比,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機會。
賦能·四個挑戰
我們擁有有巨大的發展機會,但同時我們也遭遇這樣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行業競爭加劇,開店風險指數提升。
受餐飲行業整體環境影響,餐飲門店數量變化趨勢較大,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餐飲門店數量有578萬家,較2016年底減少24萬家,關店比開店多很多。
開店風險指數顯示,2017年餐飲行業關店率整體高于開店率,年度存活只有一半多一點。
總的來看,中國餐飲行業開店風險仍然處于高位,但已經開始穩步下降。
從區域來看,華南地區餐飲業已發展到一定階段,比較成熟,競爭壓力也較大,因此投資風險相對較高。中西部餐飲還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風險相對較小。
從城市等級來看,一二線城市由于競爭壓力較大,其投資風險相對較高。五線城市多數為省直轄的縣級市,吸引力較強,其投資風險相對較大。
第二個挑戰,來自商業模式。
創新浪潮下,活過5年的餐企不足3‰,存活的餐企中真正盈利的不足30%,我們正面臨模式誤區。
很多中國餐企做零售、做連鎖,學習的都是麥當勞的模式,但是我們真的學會了嗎?要做加盟或者要做連鎖,既要學會麥當勞的路子,也要記住7-11的路子。
麥當勞的凈利潤率達19%,為什么會有這么高的利潤?麥當勞的盈利模式中,入場費占0.65%~0.89%,停車費(權利金)占65.5%~65.59%,過路費(租金)占57.2%~61.1%。真正讓麥當勞賺錢的不是餐飲生意,而是地產生意。
再看一下7-11,7-11的盈利模式是先利他、后利己。7-11有“四不賺”:不賺中間差價、不賺通道費、不賺交易傭金、不賺廣告費。這“四不賺”,讓夫妻店獲得了最大的競爭優勢。
通過賦能,7-11保證了80%的參與方經營者水平是一致的,工廠和物流收入增長3~10倍,小店毛利增長3~5倍,營業額可以達到一天4萬,而羅森一天也只能做到3萬。
第三個挑戰,是關于組織的進化。
傳統職能管理的組織運作模式尋求透過職能分工達到效率的最佳化,卻弱化了對市場變化的反應機制。能夠真正隨著外界環境變化而及時變化的,才是最可能生存下來的組織。今天,我們需要去重構這樣的組織。
傳統的“深井式”組織架構,小團隊各自為政,互不關聯,只聽從最上面的領導者,層層傳遞信息和指令。而靈活的深井,下層為團隊結構,上層仍然保持著控制式結構,組織中的每個人沒有必要了解其他的所有人,只要和其他團隊中的人取得聯系即可。很多企業已經做出了這樣的變革,比如海底撈、北京南城香等。
此外,組織變革必須指向客戶價值,以組織價值創造能力為核心,而不是以管控為核心,要釋放經營的活力,這是根本。人力資本價值變得越來越重要,企業與員工不再是相互雇傭的關系,而是自我雇傭、合伙人制時代,是人力資本價值主導時代。
第四個挑戰,市場重構。
中國餐飲市場迭代的時間越來越短。
所有企業的問題都是因為行業在發生變化,商業發生變化是因為商業結構變化,商業結構變化是因為顧客的消費習慣在移轉,大家一定要搞明白這個道理,否則會犯很大很大的錯誤。
最后,在這樣一個充滿機會和挑戰的時代,餐飲人要堅守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初心。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