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辣全球:韓國農心如何征服世界餐桌?
Mote莫特 · 2025-02-20 09:48:55 來源:FBIF食品飲料創新 2231
從首爾起步,農心用“辛”辣風味征服了世界餐桌。1965年,創始人辛春浩帶著對食品行業的敏銳洞察力創立了農心的前身——樂天食品工業公司。從第一款蝦餅到風靡全球的辛拉面,農心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不斷創新,不僅鞏固了其在韓國食品市場的地位,還通過出色的本土化策略走向了世界。如今,“辛”字不僅代表了農心的經典產品,更成為韓國食品文化的象征,見證著農心在全球的拓展與成功。
2023年,農心的銷售額達到了3.41萬億韓元(約合26億美元),相比前一年的3.13萬億韓元增長了8.9%。農心在包括美國、中國和日本在內的海外市場,拉面銷售額占其總銷售額的近40%。
農心如何通過一系列關鍵的戰略轉型和市場創新,逐步在全球市場取得成功?
01 從樂天食品到農心——創業初期的變革與堅守
農心的故事要從1965年說起。辛春浩,這位農心的創始人,同時也是樂天集團創始人辛格浩的胞弟,憑借對食品行業的敏銳洞察力和家族資源的支持,在首爾成立了樂天食品工業公司(農心的前身)。初期,公司依托于樂天集團的市場資源,專注于生產基礎食品產品。然而,這一階段的農心主要依賴家族企業的資金支持和樂天的品牌效應,并未在市場上掀起大風浪。
轉折點出現在1971年,農心推出了其歷史上最具標志性之一的產品——蝦餅(Saewookang),這是韓國市場上第一款商業化的零食產品。蝦餅以其獨特的海鮮風味和輕松易食的特點,迅速在韓國年輕消費群體中贏得了廣泛的青睞。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農心已經展現出其對食品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和創新精神。
1975年,農心正式推出了公司命名產品“農心拉面”,并迅速成為市場上的熱門商品。這標志著農心正式邁入了韓國方便食品行業的主流陣營。在這個階段,農心的市場占有率一度攀升至35%,迅速從一個家族附屬品牌轉型為一個在國內市場上獨立運營、具有競爭力的品牌。
02 持續的產品創新:農心的核心競爭力
在農心的成長歷程中,創新始終是其保持市場競爭力的核心驅動力。進入70年代中后期,農心通過一系列的產品研發和市場投放,逐步確立了其在韓國食品市場的領先地位。
1970年,農心推出了牛肉拉面(Sogogi Ramen),這是韓國第一款使用牛肉湯底的方便面產品。相較于當時市場上普遍使用的清淡湯底,牛肉拉面的推出成功抓住了消費者對于更濃厚口感的需求,迅速打響了知名度。這一創新產品不僅擴大了農心的產品線,也樹立了其作為行業創新者的形象。
1971年推出的蝦餅(Saewookang)和之后的辛拉面(Shin Ramen,1986)都是農心重要的創新代表。尤其是辛拉面,以其標志性的辣味風靡全球,成為農心打入國際市場的重要利器。辛拉面的成功在于其不僅迎合了韓國本土消費者的口味,還充分考慮了國際市場對東方風味食品的需求,甚至在一些市場進行了本土化口味調整。今天,辛拉面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韓式方便面品牌之一,在全球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技術創新也是農心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早在1980年代,農心就開始投資建立現代化的食品生產線,確保產品在口感、保質期等方面具備領先優勢。通過引進高科技的生產設備,農心能夠大規模生產高品質的方便面和零食產品,滿足國內外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些生產創新進一步強化了農心的市場地位。
03 走出國門,勇闖海外:農心的全球化戰略
1980年代后期,農心決定走出韓國,進軍國際市場。農心的海外業務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尤其是在多個關鍵市場,如美國、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和越南。
先進軍日本
農心的全球化戰略始于日本,這個鄰國在文化和飲食習慣上與韓國較為接近,農心認為這是國際擴展的最佳試驗田。通過在日本建立銷售渠道并逐步推廣其招牌產品如辛拉面,農心成功打開了第一扇國際大門。
2023年,農心在日本的銷售額達到了1.03億美元。辛拉面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不斷攀升,尤其是在年輕消費者中,品牌成功躋身日本方便面市場前七名。農心通過與7-Eleven、FamilyMart等便利店和當地超市合作,加強了其產品的銷售渠道,并通過社交媒體營銷擴大了品牌知名度。
美國市場的挑戰與機遇
進入美國市場是農心全球擴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農心2005年在美國加州設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廠,旨在滿足北美地區對方便面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美國市場與韓國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因此農心采用了不同的營銷策略。例如,針對美國消費者對辛辣食品的接受度較低的特點,農心開發了辛拉面的美式口味版,并調整了廣告宣傳,突出其產品的健康和高品質特點。盡管初期面臨巨大挑戰,農心憑借其在生產和質量控制上的優勢,以及對本土市場需求的靈活應對,最終在美國市場站穩了腳跟。今天,農心的產品不僅出現在美國的大型超市,還成為許多高檔餐廳和食品店的熱銷商品。
1984年,農心在美國西海岸設立了辦事處,正式組建了農心美國銷售團隊,開始在南加州地區展開業務,穩步擴大其在美國的業務,2023年,農心在北美的銷售額達到了5.38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了10%。其中,辛拉面系列產品表現尤為突出,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9%,貢獻了近一半的海外銷售增長。這一增長得益于其第二家工廠的投產,使得供應量大幅提升,主要面向Costco和沃爾瑪等大型零售商。
在中國本土化與差異化的競爭
農心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不僅僅是依賴產品的優秀品質,更在于它精確的本土化策略與獨特的市場差異化定位,這使得農心成為最受歡迎的海外方便面品牌之一。
在中國市場,農心的擴展始于上世紀末。當時,中國方便面品牌以泡面為主,大多數人習慣于用熱水沖泡食用。然而,農心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它引入了需要在鍋里煮著吃的辛拉面,這一創新形式立刻引起了消費者的強烈興趣。這一策略迎合了中國消費者對家庭式烹飪體驗的偏好,使農心與市場上常見的泡面品牌形成了鮮明對比。此外,農心巧妙地通過贊助中國廣受歡迎的圍棋賽事,將品牌與圍棋這項傳統文化相結合,打造了更具文化底蘊的品牌形象。這一系列活動使農心迅速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的好感,不再僅僅是一個外來品牌,而是成為了具有文化共鳴的存在。
農心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獨特的韓式風味,尤其是辛拉面這一標志性產品。與中國本土方便面的口味相比,辛拉面以其濃郁的辣味和厚實的口感為特色,極大地滿足了中國消費者對新鮮感和異國風味的渴望。通過這種差異化定位,農心不僅擺脫了與康師傅、統一等本土品牌的正面競爭,還成功占據了市場中的高端方便面細分領域,成為了追求品質和口感的消費者首選。
2023年農心在中國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3.05億美元。
澳大利亞和越南
在澳大利亞,農心自2014年進入市場以來,銷售額增長了四倍,2023年達到了3800萬美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0%。越南則是全球方便面消費量最大的市場,農心在當地通過現代分銷渠道擴展了業務,并加大了在河內和胡志明市等大城市的推廣力度。
三重策略加速海外市場擴展
作為農心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該公司正在通過三重策略加速海外市場擴展。首先是提升出口,農心已將其方便面和零食等產品出口到全球80多個國家,讓各地消費者都能體驗到地道的韓國風味。其次,公司注重本地化,從長期角度深入研究鄰國的飲食文化,努力將韓國美食的獨特風味融入不同國家的飲食習慣。最后,農心正在增強海外貿易公司的功能,并通過與全球知名品牌的戰略聯盟,加快國際化進程。通過這些舉措,農心不僅在全球市場中站穩了腳跟,還進一步鞏固了其核心競爭力。
04 品牌塑造與文化推廣——讓“辛”成為全球符號
農心不僅在全球市場上銷售產品,還通過一系列文化推廣活動,成功塑造了其品牌形象,尤其是其旗艦產品“辛拉面”成為了韓國文化的象征之一。
品牌命名中的巧思:“辛”字在中文中代表著辛辣,而這個象形字也與韓國消費者有著深厚的文化聯結。農心通過對“辛”字的廣泛使用,不僅強化了產品的辣味特點,還讓這個簡單的字成為了品牌的全球符號。辛拉面通過巧妙的命名和視覺設計,輕松跨越了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在全球市場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功。此外,農心還通過贊助全球范圍內的韓國文化活動和美食節,不斷提升其品牌在海外的影響力。例如,農心曾多次贊助韓國電影節和美食節,利用韓國文化的全球傳播勢頭,進一步擴大了辛拉面的國際知名度。
05 創新永不止步:農心的未來戰略
盡管農心在全球市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在未來,農心仍將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全球消費者的飲食習慣正在發生變化,健康、環保、可持續成為了未來食品行業的重要趨勢。農心也開始順應這些趨勢,推出了如低脂低鹽方便面、無添加劑零食等一系列健康產品。
此外,農心還致力于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其全球供應鏈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例如,通過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農心可以更準確地預測市場需求,并在產品研發上作出更加精準的決策。
結語
農心的全球化之路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成功故事,更是韓國食品文化走向世界的象征。通過持續的產品創新、市場拓展和品牌塑造,農心已經在全球市場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成為了全球方便食品行業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隨著未來消費趨勢的變化,農心將繼續以創新為核心,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相關文章:
[1] GLOBAL NONGSHIM(農心官網)
[2] 公司歷程 - 農心(農心官網)
[3] Nongshim - Wikipedia
位列韓國TOP1,方便面巨頭「農心」,如何風靡全球?
[5] 韓國農心方便面,為何受到中國消費者青睞?在華月均收入3.6億(2020年8月27日,少歌財經)
[6] Corporate Glocalization Strategy of Nongshim in America: The “Pendulum Theory” of Globalized Localization(2021年12月,ScienceDirect)
本文轉載自FBIF食品飲料創新,作者:Mote莫特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