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天價雪糕”
竹銘 · 2024-05-22 17:28:40 來源:價值星球 2193
每到炎炎夏日,一份冰涼的雪糕總能瞬間趕走暑熱。
然而,前幾年興起的“天價雪糕”,總是讓不知情消費者的心墜入冰窖。而今年夏天,“天價雪糕”似乎正在消失。典型的“雪糕刺客”鐘薛高,已經把單價從40-60元降至10元。另外,茅臺冰淇淋、夢龍等品牌也開始褪去“傲嬌”外衣,對消費者彎下腰。
雪糕刺客消失,大多數消費者是欣慰的,畢竟誰也不想在付款時,尷尬的發現自己手中的雪糕貴得離譜,但還要硬著頭皮支付。
但降價之后,這些品牌就能一身輕松嗎?
01
消失的“天價雪糕”
回顧過去,國內雪糕高端市場一直被外資品牌把控。
前幾年,鐘薛高通過網紅造勢的方式,利用顏值提升、故事打造、社交裂變等營銷手段成為一匹市場黑馬,硬是把國產雪糕賣到了60元的高價。
此后,多個品牌紛紛效仿鐘薛高,“天價雪糕”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銷量持續攀升。典型的如32元一個球的五糧液冰淇淋、53元/盒的獺祭冰淇淋、59元/盒起步的茅臺冰淇淋等。
“高價”確實能賺到更多錢。2021年,鐘薛高在巔峰時期銷售額突破10億元。去年6月,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表示,茅臺冰淇淋已經累計銷售近1000萬杯,以此估算,茅臺冰淇淋一年的銷售額或超過6億元。
然而,今年以來鐘薛高率先開啟降價,最近其他品牌也紛紛跟上。據媒體報道,鐘薛高的價格已經從剛剛上市時售價40元-60元,將至10元-20元;茅臺冰淇淋的價格也從原本66元/盒降至10元/盒。在哈根達斯天貓旗艦店,原價350元的81g*10小杯裝多口味組合,折后價僅215元,平均每杯價格為21.5元,整體折扣約六八折。
連聯合利華旗下的夢龍,以往大多要15元/支左右,今年也開始降價。原價13.9元/支的夢龍車厘子櫻花口味冰淇淋,現在只要5.9元/支。并且,今年夢龍還推出了“小夢龍”進一步降低價格,如夢龍小金龍、夢龍小青龍的建議零售價為8.8元/支。
大品牌紛紛降價,迫使其他品牌不得不跟進。在京東到家平臺上,伊利巧樂茲巧脆棒冰淇淋75g*5支的售價只要14.7元,每支均價不到3元;蒙牛隨變香草口味75g*5支的售價為21.8元,均價也只要4元出頭。
頭部幾大品牌不約而同降價,將整個行業的競爭推向高點。
從筆者走訪的多家商店來看,70%的冰淇淋零售價在5元以下,10元以上的產品已經非常少了。
在與眾多商家的溝通中,筆者發現以往商家出于高溢價、高毛利的考慮,會傾向引進8元以上的冰淇淋產品,反而較少引進3元以下的。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少商家已經不愿意批發5元以上的冰淇淋產品了。
為什么?因為高價的冰淇淋產品不好賣,庫存壓力太大了。
有冰淇淋經銷商表示,自己倉庫里還有幾千箱的高價冰淇淋庫存,這個數字即便在以往冬天的淡季里也沒有出現過。嗅到風險后,該經銷商決定減少進貨高價冰淇淋產品。
據新京報報道,北京不少商超還在銷售一年前生產的“陳貨”,個別渠道2023年的“陳貨”占比達到40%,一些2023年2月生產的冰淇淋產品還放在冰柜里銷售。這些“陳貨”無疑已經影響到冰淇淋的上新節奏,為了清庫存,商家只好打折或者降價銷售。
02
不當“冤大頭”的消費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天價雪糕”引得品牌和資本狂歡時,卻離消費者越來越遠了。
如今雪糕從“天價”到“降價”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費者不愿意再當“冤大頭”了。
澎湃新聞曾發起一項“降價后的鐘薛高你會買嗎”的調查,結果有超過70%的人表示不會。
圖源:澎湃新聞
另據iiMedia Research“2023年中國消費者購買單支冰淇淋或雪糕的可接受價格”調查,中國消費者對冰淇淋單價的接受度普遍在3-15元(不含15元)之間。
可見,平價是消費者對冰淇淋的最基本需求。
為什么消費者對高價冰淇淋不買賬了?首先是因為品牌營銷太過猛烈,產生了相反的副作用。許多高價冰淇淋的剛需性偏弱,畢竟不會有普通老百姓隔三差五買。因此,這些產品非常依賴營銷帶來的復購。
不過,如果營銷拔高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實際體驗又沒有匹配上,消費者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一旦走過了“嘗鮮階段”,他們就不會反復消費。
其次,很多高價冰淇淋產品的營銷過于瘋狂,有的價格被炒到幾百元,甚至還需要排隊搶購。凡事過猶不及,這種狂熱的氣氛,很容易引發消費者反感。
在營銷過猛、產品較弱的形勢下,消費者對“天價雪糕”的熱情逐漸降低,相關產品愈發不好賣,部分品牌的經營也受到影響。
鐘薛高曾經連續3年位居天貓618冰品類目銷售冠軍,然而如今被曝出欠薪欠款、老板成為被執行人,員工數量也從1700人減少到數百人。手握和路雪、夢龍等頭部品牌的聯合利華,其2023年財報顯示,冰淇淋業務定價增長8.8%,但銷量下滑了6%。更早前,聯合利華在官網宣布,為了節約成本,將剝離冰淇淋業務,并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7500人。
03
降價之后,就一身輕松了嗎?
在商業世界里,降價往往是一種“粗暴”的商業手段。
它固然能在短時間內刺激消費者的需求,提振銷量,但它不是萬能藥。用營銷4P(產品、定價、渠道、營銷)去分析高價雪糕品牌,會發現除了營銷,它們在其它三個方面都存在短板。
所以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雖然現在降價了,但未來的競爭仍將圍繞產品和渠道展開。
分開來看,產品是品牌的立身之本。
一些高價冰淇淋品牌,以為此次降價后就會重新獲得消費者的青睞,但事實并非如此。有消費者稱,自己聽到某品牌的高價脆筒冰淇淋降價后,興沖沖地買了一盒。結果,嘗了一個就發現根本不是今年的新產品,生產日期較久,顯然是沒有保存好,整體口感非常差,剩下的都不想吃了。
降價不降體驗,才是獲得消費者芳心的正確之道。
除了產品,冰淇淋品牌還要加強渠道建設。一方面要穩定經銷商群體,提升線上線下的渠道周轉,加快消化庫存。另一方面,在跟消費者溝通的渠道上,冰淇淋品牌要加強管理,積極回應消費者的質疑和批評,化解信任危機。
比如,鐘薛高創始人曾經這樣回應自家產品貴:“它就那個價格,你愛要不要。”這在消費者群體中引起巨大爭議,也影響了鐘薛高的品牌聲譽。同樣,夢龍此前被曝出“雙標”——在歐洲市場銷售的冰淇淋產品主要原料是牛奶,而國內產品的主要原料卻是水以及奶粉,由此引發國內消費者的聲討。
可以說,面對消費者的質疑,鐘薛高和夢龍都沒有進行很好的回應和處理,也沒有平復消費者的情緒,進而流失了一部分目標消費者。
“天價雪糕”即便降價后也不會輕松,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的“雪糕刺客”的認知很難短時間消除。
可以預判,今年冰淇淋市場將迎來“冷靜”的一年,在消費愈加理性的形勢下,不管是傳統巨頭還是行業新貴,都將回歸到品牌本身和產品競爭力維度,消費者也會回歸理性。
本文轉載自價值星球,作者:竹銘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