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相愛相殺到回巴奴接班,透過杜中兵和杜夯父子看“餐飲傳承”
趙剛 · 2024-10-12 09:02:38 來源:筷玩思維 2002
熟悉行業的人都知道,基于之前巴奴/超島“掛羊肉賣鴨肉”輿論事件,為了保住巴奴的名聲,超島品牌最終被舍棄,杜夯(超島品牌創始人,也是巴奴創始人杜中兵之子)選擇回歸巴奴從產品經理做起、正式開啟二代接班進程。
近日,杜夯對外表示,最開始做超島的頭一兩年特別想證明自己,“老杜是特別喜歡扣帽子的人,帽子給你扣了就很難摘掉,他還是一個對事時刻不滿的人,今天的100分就是明天的0分”,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是你的幸運,也是你的悲哀,我證明不了我自己,我和杜中兵的關系有點相愛相殺的感覺。
“過去對于是否進入巴奴工作,我內心是不堅定的,可做可不做,有一天突然感受到了老杜的焦慮,老杜也開始找各種人來游說我,勸我應該考慮未來接班。老杜說他最大的恐懼是傳承,最想做的是‘扶君上馬、送君一程’,我現在覺得接班巴奴是沉甸甸的責任,那個人就應該是我,現在的自己和當初的自己已經和解”,杜夯稱。
我們在觀看餐飲紀錄片的時候發現,大多老店都會提及“傳承”這一問題,老一輩餐飲人打下來的餐飲江山,終究還是想在自己后輩傳下去。
傳承之所以會成為大的發展痛點,不僅是年輕人想單獨證明自己,更是兩代人的溝通出了問題,有的是老一輩不認可小輩,認為他們不如自己;有的是后輩不認可前輩,認為他們的方法和觀念都過時了,當然也有互相瞧不起而導致傳承擱置的。
實際上,傳承這個事兒遠不止行業和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即使子孫輩愿意從事餐飲業,如何傳承、如何通過傳承煥發品牌?這些都需要深思熟慮,關于上述難點,筷玩思維(www.kwthink.cn)本篇文章就來詳細談談“傳承”。
當我們談到傳承的時候,我們在談什么?
從行為來看,傳承是前輩和后輩之間的交棒,前輩語重心長、金盆洗手,后輩隆重登場、江湖飛馳,好像傳承不過是話事人的變化以及權責利的轉移。
有評論認為,如果只是權責利,包括資金、資產、資本、股權的易手,這依然沒有解決傳承問題,就拿錢的轉移來說,無論傳承與否,財產基本都會留給后輩(特殊情況例外),商業財產傳承還可以有保險、信托等方式。評論指出,傳承不僅僅是財務和法人的傳承,還應該是品牌、文化、知識、技藝、信用等的傳承。
傳承還可以簡化為品牌優勢的發揚、獨特性的保留、劣勢的回應以及關于時代的碰撞,它的核心是工藝技巧、文化理念、知識結構、人情基礎的持續發展。
從歷史來看,傳承是一個發展的詞匯,大概和古代的“繼承”有關,比如帝皇將相在和平時代的位置及資源的流傳,古代儒家又覺得傳承是符合天道的,認為“子承父業是為孝”(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由于有了特殊的文化基礎,帝皇王侯且不談,即使是古代一些手工匠人在傳承方面也沒有太大的問題,有些是從小培養,有些是想學都學不成。
最早的傳承是資格的傳承,比如工藝技術的傳承、位置資源的傳承等等,在長者為尊、年輕人沒有自由的背景下,甚至可以說是后輩求著前輩給傳承的機會。
但今天不同了,新的時代對于年輕人更友好,對于有資源的人來說,他們可以有更多的人生選擇,但是,如果坐擁已有的餐飲資源不用,這大概只有如下兩個問題。
其一是對餐飲業的不認可,一個后輩從小在餐飲的環境長大,卻對餐飲業不認可,這背后其實也是傳承的問題,前輩沒有一開始就培養孩子正確的餐飲價值觀和餐飲認知觀;其二是兩代人之間的互不認可。前者是時間和方法(認知)的問題,后者是關系和親情的問題(除非后輩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其它行業,但前提是后輩對餐飲業和家人都是熱愛的)。
傳承問題其實很刻骨,它不只是權責利的流轉,更是時間、方法、技藝、認知以及關系和親情等的家族式沉淀。
企業傳承也講“資格”,“有東西傳承”才可以談傳承問題
有家經營幾十年的包子店選擇了關門,不是倒閉,而是后繼無人,老板夫妻倆年歲大了、干不動了,但自家孩子寧愿去做程序員也不接手。這家包子店幾十年來都是純手工,老板早上4點起來做包子,凌晨6點迎來第一波客人,全年無休。
老兩口除了做包子的手藝,好像沒有什么可以傳承下去的,問題是:包子是大眾技藝,這家店也沒有獨家秘方,門店包子的味道和一些工廠做出來的其實也沒什么差別,更重要的是,街頭又開了幾家新的包子店,他們用著工廠配送的產品,根本不需要每天4點起床,老板說,“現在開包子店的老板,就連包子的手藝都可以不會,如果我像他們那樣,那叫什么傳承”。
其實打敗這家老店的,還有一個原因是競爭太大,賺錢的空間越來越小。除了考慮有沒有東西可以傳承,還得考慮時代與競爭,畢竟如果沒有未來,那么傳承下去是沒有意義的。
但反過來看,如果一個事情沒有傳承的可能,那么也代表這個生意無法長期,比如那些純粹的料理包門店,他們后來如何傳承?難道教后輩如何用開水煮料包么?
1)、有沒有東西可以傳承很重要
傳承與否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有沒有東西可以傳承,有東西傳承才有資格談傳承問題,比如你是開中餐廳的,你的招牌菜是辣椒炒肉,那么你這道菜有沒有做出自己的感覺和獨門方法,這些獨家的東西是否被顧客追隨?如果有,那么后輩即使出去開一家辣椒炒肉餐廳,這也是傳承的一種、屬于技藝和方法傳承。
其次是資本價值,資本價值是一個復合概念,可以分為“三有三認”,有正向的利潤率、有流動資金儲備、有良性的可用資產(長期而非短期),顧客認可、自己人認可、品類市場認可(品牌在品類有知名度,涵蓋資本方認可)。而且有資產價值的門店,一般后輩也更愿意傳承下去,如果不愿意,甚至也可以賣掉。
關于傳承不能忽略的還有正向的時間沉淀,比如老一輩今天在某地開了一家餐廳,過幾天甩手不干留給后輩,這叫轉手、轉讓,而不是傳承。之所以要談正向的時間沉淀,是因為時間可以見真章,一個經不住時間考驗的門店是沒有傳承資格的,包括過去賣得好的東西,也要考慮它是否還受當下消費者歡迎,門店只有在未來值錢,它才有傳承意義。也就是說,傳承不等于復制,還需要考慮到創新。
2)、傳承是家庭教育,有沒有好的親情基礎和提前培養的餐飲親密度,這很重要
最后我們還要回到人的因素,為什么有些老店的產品很好,也受得起時間考驗,還有一定的新客群追隨,為什么有傳承意義的門店有時也不一定會傳承下去呢?
原因其實在于人,傳承是手把手教的東西、屬于家庭教育的范疇,如果兩代人之間有解不開的矛盾、互不認可,沒有實際的親情和感情沉淀,那么傳承就會遇到阻礙。
對于一家有傳承價值的品牌,或者想開一家百年老店(百年老店至少得傳到二代或者三代),除了技藝和文化等的沉淀,還得在開始的時候就注意家庭關系的培養,不僅要有好的親子關系,還要樹立好的餐飲觀念,這樣未來才有傳承的可能。
傳承是發展的手段,也是系統的思維
我們筷玩思維在考察市場的時候發現一家很受歡迎的社區燒烤店,這家門店的餐飲產品是老板自己做的(不是配送的標準速凍產品),可以說該門店有一定的市場價值和手藝門檻,這家店是夫妻店、沒有服務員,老板自家2個10多歲的孩子幫忙打下手。
我們發現,老板夫妻倆是一對寡言少語的人,可能長期缺乏溝通,孩子在幫忙時不情不愿,猶如行尸走肉,一家人在溝通時也比較粗暴,對此我們可以判定,這家店的產品不錯,能一直開下去,但老板的兩個后輩基本不會接手這家門店,不僅是老板不懂得教,兩個孩子看起來也對餐飲很抗拒(一家人的關系沒有融洽的感覺)。
開店不能只會做菜,還得懂得管理,這家店雖然沒有服務員,但從他們的親子關系也可以看出老板只會做菜而不會培養人,更別說管理人了。由此看,無法傳承的企業其實也沒有發展的價值和意義。
因為不懂得培養和教育導致企業衰亡,這也是全球問題,據《全球家族企業調查報告》數據,該報告調研的100家家族企業中,二代、三代、四代傳承并留存的企業比例僅有60%、32%、15%,從數據來看,哪怕是家族式企業,其中85%依然會在第三代消亡。
小企業大多敗于市場競爭,而大企業更多敗于傳承失敗。可見對于品牌發展來說,傳承才是大問題。
1)、從開業第一天就要考慮并解決傳承問題
傳承不是一天煉成的,不是下個月要退位了,這個月就可以把傳承問題解決掉,如果沒有長期規劃,臨時抱佛腳是解決不了傳承問題的。
企業在日常經營就要考慮到傳承的問題,比如自家人有沒有能力,如果沒有能力,那么有沒有職業經理人計劃,這些都要很早就做好安排。
包括對于傳承的梳理,哪些東西該留下、哪些要淘汰、哪些得更新,傳承也需要解決接班問題,但不是接手就完事兒,如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也是核心。
最重要的,就是兩代人之間的感情以及接班人對于餐飲的正向觀念和熱愛,這些都需要從小培養。這意味著,把小孩從小送到國外讀書、長大回來接班,這樣的簡單思維是無法解決傳承問題的,除了知識,對行業以及對前輩打下江山的敬畏和超越,這些都需要漫長的時間沉淀和正確的價值觀培養。
2)、傳承不是直接復制,而是對時間沉淀的一種回應
我們還發現了一類案例,前輩認為,“他不聽我的,他不如我懂餐飲,那么我就不把餐廳交給他”。對后輩的不信任,認為后輩必須事事聽自己的,如此“前輩為王”的思維也不利于傳承。
傳承不是100%對過去的復制,前輩需要注意到人的差異和時代的差異,在差異的背景下,一成不變不會給企業帶來新的飛躍,傳承同樣不能忽略創新的重要性。
3)、讓市場知道門店的傳承
如果“餐二代”愿意接手了,那么儀式感還是得做足,要讓市場知道門店的傳承。比如有些門店在舉辦傳承儀式的時候會通知外界,同時也會在門店做一些優惠活動,給足接班人面子,也借此向社會宣布門店的喚新。
總的來看,傳承的核心不是復制,更不是易手,而是讓門店、品牌、企業持續發展下去,永遠為市場創造新的餐飲資本和新的餐飲價值,為行業持續做貢獻,只有這樣,傳承才有意義。
結語
傳承是一個老問題,弄清楚企業傳承到底是在傳承什么,這很重要。
從外界資訊可見,有些大企業的傳承丑態盡出,比如一家人因為利益分配而互相陷害、揭老底、抹黑對方、詐騙、套現、打官司,想方設法給自己人下套,把自家人、自家股東踢出董事會,甚至送到監獄,這些傳承其實是非常失敗的。
可見傳承并不是簡單的接手、接班,更不是利益分配、肥水不流外人田,更重要的是把好的東西留下去,讓企業持續發展,讓品牌一直為行業創造新的價值,我們還可以將傳承簡化為家人的關系,如何在賺到錢后還保持初心,如何讓家人不在利益面前扭曲人性。關于傳承的正向價值觀教育,這其實是一項長期的事業。
從傳承的意義來看,似乎只有懂得培養人的企業,才真正具備長期價值。
本文轉載自筷玩思維,記者:趙剛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