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不能緩解海天的焦慮
王言 · 2025-03-06 09:18:50 來源:源媒匯 1705
出海只是“打醬油”?
“醬油茅”距離登陸港股只差臨門一腳。
近日,海天味業公告稱,發行H股備案申請材料獲中國證監會接收,港股IPO更進一步。
海天味業并不缺錢。截至2024年9月30日,其賬面上包括貨幣資金在內的流動資產為281.53億元,其中貨幣資金185.39億元,此外還包含交易性金融資產72.90億元、應收票據80萬元及應收賬款2.58億元等其他多種流動資產項目 。
此外,海天味業近年來分紅較為穩定且慷慨,分紅比例較高。2023年,海天味業分紅36.60億元;2021年及以前,近十年累計分紅超250億元,平均年化分紅率超50%。
但海天味業仍選擇IPO募資,補充彈藥。這背后,折射出其在國內市場增長乏力、急需突破天花板的困境。
如果歷史有韻腳,過去一年,迎接海天味業的也本該是鮮花和掌聲——在外部,業績止跌企穩;在內部,管理層調整不斷,新舵手走上臺前。
古稀之年的龐康,選擇將海天味業交給了“二號人物”程雪。至此,這個2000億市值的醬油帝國迎來了第一位女掌門。 在《2024年胡潤百富榜》上,程雪以300億元身家,排名第148位。
但相比過去20多年的飛速增長,海天味業的速度已經明顯慢了下來,如何重歸增長曲線,是程雪需要解決的難題。
01 沖刺港股
早在2024年之前,外界就開始注意到程雪這位“新人”。2022年,程雪被聘任為海天味業執行總裁,這也被認為是海天味業內部尋求“新老交接”的信號。
2024年9月,海天味業召開第六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宣布選舉產生了公司新任董事長程雪。此外,海天味業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包括程雪、管江華、黃文彪等6位非獨立董事及3位獨立董事。而新一屆6人高管團隊中,有5位是“80后”,監事會3人中也有2位是“80后”。
正式執掌海天味業后,程雪實現了從“打工人”到“掌門人”的轉變,她也被外界稱為“醬油女王”。
程雪上任3個月之后,在資本市場長期保持低調的海天味業,便開啟了新征程。
2024年12月,海天味業宣布,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聘請H股發行并上市審計機構的議案》,同意公司聘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截圖來源于公司公告
根據公告,海天味業擬發行H股股票并在聯交所上市的議案,均已獲董事會和監事會全票通過,待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擇時登陸港股主板。除此之外,公司已和相關中介機構就發行上市事宜進行商討,并已聘請畢馬威香港為上市審計機構。
海天味業沖刺港股,與當前的政策背景息息相關。2024年10月,證監會與港交所作出聯合聲明,宣布優化上市審批流程,對于市值達到100億港元的A股公司在香港的上市申請,可以進一步縮短到30個工作日,只經過一輪意見即可完成監管評估。
在這一背景下,上市公司進行“A+H”布局的熱度不斷增加,近來諸多內地企業躍躍欲試,海天味業也成為其中的一員。
02 業績天花板
除了監管機構不斷釋放利好之外,海天味業完成管理層過渡,尋求打破業績天花板,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長期以來,海天味業的業績增速都相當迅猛,連續多年醬油產銷量第一,核心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更是高達40%。這也是海天味業在資本市場長期被冠以“醬油茅”稱號的原因。
曾有媒體報道過,海天味業掌控渠道的方式非常精細:公司長期實行“先款后貨”政策,經銷商必須先付款才能拿貨,以保證現金流;同時,一個地區至少設置兩個經銷商,實行“賽馬”機制;此外,將全年的銷售任務分配到每一個月,上半年每個月一般要完成全年任務的8%,下半年每個月完成全年任務的9%-10%;經銷商必須派出一個業務員專門負責海天味業品牌。
完善的渠道政策,使得海天味業獲得了更低的邊際成本,實現了更高的增速。
不過,貴為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的護城河依然脆弱。消費渠道、品牌的多樣化,讓其渠道優勢不斷被蠶食。同時,告別過去幾年的快速增長之后,整個中國調味品市場已經進入存量競爭階段。
根據國泰君安發布的調味品行業復盤與展望,2020-2023年,調味品行業銷售額CAGR降速至1.3%,其中銷量CAGR為-1.25%。
海天味業的優勢從2021年開始出現了轉折。2021-2022年,海天味業營收基本在250億元上下,營收增速開始回落。
2023年,海天味業近十年來首次營收下滑,凈利潤則延續2022年的態勢持續回落。該年度,公司實現營收245.6億元,同比下降4.10%;凈利潤56.26億元,同比下降9.21%。
直到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的業績才得到改善,營收、凈利潤重回增長態勢。不過,海天味業的經營仍不算樂觀,比如醬油產品的每噸售價從2022年的5539元,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5396元,盈利能力受到挑戰。
此外,海天味業的經銷商團隊依然處在調整期。2021年末海天味業的經銷商數量為7430家,到2022年減少至7172家;2023年經銷商數量進一步下降至6591家,當年新加入672家經銷商,但退出的經銷商數量達1253家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的經銷商數量回升至6722家,較2023年末有所增長,但仍低于此前峰值 。
截圖來源于企業財報
在醬油行業,差不多每逢5年左右就會進行一次提價,一般由龍頭海天味業提價,全行業跟隨,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有望得到增長。
不過,海天味業的“提價大法”有些失靈。2023年11月,海天味業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于2021年底提價,主要產品提價幅度在3%-7%。提價對毛利和利潤的效果不顯著,主要是近年成本端超預期上漲所致。
主業遇到增長瓶頸,食安風險也成為時刻懸在海天味業頭上的一把利劍。比如,2022年的海克斯醬油事件,給海天味業貼上了“科技與狠活”的標簽。同年其營收增速大幅下滑至2.42%,凈利潤則出現上市以來首降。
03 跨界與出海
為了突破天花板,海天味業做了很多嘗試。
2024年8月,海天味業跨界推出全新的檸檬茶和谷物堅果類飲品,并在天貓旗艦店上線。在此前,海天味業也早早開始打造飲料產品矩陣,推出了蘋果醋、益生菌豆奶、胡蘿卜汁等產品,只不過頻繁跨界并未在市場上掀起太大的浪花。
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其他類產品營收占比為16.69% | 來源:企業財報
跨界尋找增長點之外,和當前眾多國內企業在出海業務方面下功夫一樣,業內普遍認為,海天味業在港股二次上市,與其國際化布局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港股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影響力,有利于海天味業吸引更廣泛的國際投資者。海天味業若最終登陸港股,將不僅為自身補充資金、豐富資本結構,同時提升國際知名度。
另一方面,隨著中餐的出海,海外市場對于醬油等中式調味品的需求也將增加。因此,海天選擇此時赴港上市,也是希望進一步拓展其國際市場。
近年來,海天味業確實在布局海外業務。2024年4月,海天子公司海天國際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海天國際貿易;同年6月,海天國際投資又設立全資子公司HADAY ID。
但海天味業的國際化程度依然有限。2024年8月,海天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產品在海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銷售,以華人使用為主,海外市場的銷售占比較低。
此外,海天味業的全球化戰略面臨的挑戰并不小。從全球范圍看,調味品行業競爭激烈,海天在全球化過程中將面對來自本土企業的激烈競爭;同時,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可能影響海天國際業務的布局。
對于公司赴港二次上市、近期經營情況等問題,源媒匯聯系海天味業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本文轉載自源媒匯,作者:王言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