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李紅偉、譚海城:大連鎖時代來臨,千店品牌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鄭曉蕓 · 2023-03-20 08:44:26 來源:紅餐網 3039
在餐飲大盤中,什么樣的餐飲品牌才能成為超級大連鎖?在大連鎖時代下,千店、萬店品牌如何打造?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鄭曉蕓。
如今,很多人都發現了一個現象:無論走到哪座城市,都能看到熟悉的餐飲品牌。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餐飲大連鎖時代已經來臨。
但實際上,中國餐飲業還是以中小品牌、個體為主。想要實現規模連鎖化擴張,還有不小的難度。很多人也由此好奇,在餐飲大盤中,什么樣的餐飲品牌才能成為超級大連鎖?在大連鎖時代下,“千店及萬店品牌”如何打造?
近日,在紅餐網推出的系列化大咖對話欄目《紅咖說》中,蒙自源創始人李紅偉、廣東省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譚海城和紅餐網聯合創始人、紅餐品牌研究院院長樊寧就“打造千店品牌的方法論”進行了深入探討。
李紅偉在對話中指出, 蒙自源突破千店的核心在于,早期在門店的產品、服務上打造出可復制、可量化的標準。在單店的打造上,綜合考慮食材的應用、配送、保存,亦或者是門店人員配置、面積大小等關鍵指標,總結出一套可復制的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蒙自源的快速增長,離不開其將小店商業模式作為發展一大核心的策略。而這類以深耕細分市場的單品店為代表的小微餐飲業態,也越來越受市場歡迎。
譚海城也認為,三年疫情,餐飲行業最痛苦的是在毫無收入的情況下,企業還要面臨人工、租金及原材料等固定成本的支出,運營壓力倍增。相比之下,小而美的連鎖模式可以減輕門店成本,提升運營效率,“我相信這將是未來很好的發展模式。”
以下為現場對話實錄:
小而美的連鎖模式將成行業主流
紅餐網:今年是餐飲業迎來重大轉折的一年。大家普遍認為,今年餐飲業會迎來復蘇,但也有觀點認為,今年會是餐飲業廝殺最狠的一年。二位對今年整個餐飲業發展走勢的作何預判?
李紅偉:餐飲是一個永不過時的產業,雖然當下競爭非常激烈,但好的企業一直活得不錯,因為他們能夠在組織能力、目標規劃上有一定的堅持,所以能做到強者恒強。而活得艱辛的企業往往都喜歡固步自封、不迭代不改變,這樣的企業永遠是落后的。
譚海城:政策轉向后,政府大力推動投資建設、刺激消費,今年的行業形勢肯定是一片向好的。在近期“中國(廣州)餐飲產業招商大會”上,有近千家品牌餐飲投資項目意向客戶落戶廣州,為行業注入一針強心劑。目前廣州乃至整個大灣區餐飲市場都非常活躍,未來形勢將更為樂觀。
可以說,今年餐飲行業的市場規模一定是持續增長的,但跟疫情前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紅餐網:蒙自源已經邁入千店品牌行列,能做到這樣的體量,蒙自源的單店模型肯定有過人之處。在單店模型的構建上,李老師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些心得?能成就千店品牌甚至萬店品牌的單店模型,需要具備哪些特性?
李紅偉:單店模型是一個連鎖企業的基礎,單店模型如果設計不好,也就不可能有后續成百上千家門店的出現。蒙自源突破千店的核心在于,早期在門店的產品、服務上打造出可復制、可量化的標準。
在單店的打造上,我們一些核心的指標非常關鍵,包括食材的應用、配送、保存,亦或者是門店人員配置、面積大小等方面,這些都需要進行綜合考慮。
紅餐網:據我們了解,譚會長對商業模式也頗有研究。在您看來,目前業內知名的千店、萬店品牌,比如蒙自源、正新雞排、絕味鴨脖、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等,它們在商業模式上有何成功之處?
譚海城:可以看到,全球大型連鎖餐企,包括中國肯德基、正新雞排、楊國福等在內,都是休閑快餐。他們的共同特點在于簡單、高度標準化、具備可復制性。
不難看出,小而美的快餐、休閑餐、茶飲、火鍋等具備可復制性的品類,更容易跑出規模,實現連鎖化發展,如今也成為了餐飲業的一大主流。
紅餐網:要打造能持續盈利的單店模型,要重點關注哪些要素?我們時常看到,一些新品牌在誕生時爆火,而后過了一陣就馬上熄火,在單店模型的打造上,餐飲人經常會存在哪些盲點?
李紅偉:首先,在選品上要提前做好規劃,選擇自己熟悉或剛需的品類,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定位,做好產品的把控。
其次,要根據自身餐飲類型,匹配對應的服務定位,即為客戶提供全服務式、半服務式還是自主服務式,這些都應該提前考慮。
最后,位置選址也至關重要,品牌的品類定位、餐飲模型決定了門店選址,而店面位置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單店實際的運營收益。故門店選址時不宜經驗性選址,要提前進行分析評估,做到科學選址。
紅餐網:有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小店模型會成為今年餐飲創業優選,同時也將成為餐飲加盟的主要形態之一。譚會長,您怎么看待餐飲小店模式?
譚海城:三年疫情,餐飲行業最痛苦的是,在毫無收入的情況下,企業還要面臨人工、租金及原材料等固定成本的支出,運營壓力倍增。相比之下,小而美的連鎖模式可以減輕門店成本,提升運營效率,我相信這將是未來很好的發展模式。
紅餐網:據我們了解,蒙自源最近幾年也在不斷朝著小店的方向發展。李老師覺得,如果傳統大店模式經營的品牌向小店模型轉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或者說有什么關鍵要領?
李紅偉:我覺得每個企業的商業模式不同,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要按照輕量化的小店模式發展,也可以是從小店模型轉向大店模型。
只是企業應該明確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未來要做成什么樣子,應該朝什么方向發展。任何時候,特別是在市場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有堅定的決策,懂得取舍,從自身品類的特性出發去做規劃,而不是盲目跟隨大眾。
餐飲業已進入品牌力制勝的時代
紅餐網:過去很多年,大部分餐飲企業沒有品牌建設的意識,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譚會長,您個人覺得在品牌建設方面,近些年餐飲業是否有發生一些轉變?餐飲行業的品牌建設現狀如何?未來在餐飲業的競爭中,品牌能起到哪些作用?
譚海城:如今餐飲企業已經進入品牌時代。早期的餐飲老板只埋頭把產品做好,把服務做好。但如今,餐廳場地是租來的,員工是流動的,食材是采購的,什么是餐飲老板自己的呢?只有品牌是自己的。
品牌就是一家店、一家餐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符號、文化、產品服務的總和,只要品牌能夠在消費者心中產生烙印,便能夠由此產生一系列與品牌相關的聯動,如產品、服務等。因此,當下企業要持續不斷地去培育打造自身的品牌。
紅餐網:李老師,您怎么看待品牌對餐飲企業的影響?
李紅偉:未來十年是中國品牌力制勝的紅利期。品牌不僅是一個企業價值的體現,更代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備高辨識度的差異化符號和文化。
企業如果沒有品牌意識,在未來競爭中會處于不利地位。另外,品牌認知度越高,在實際的運營中產生相應的品牌溢價越高,在招商和采購成本上也能占據一定的優勢。
所以,未來將是品牌力主導的時代,而品牌之間的競爭最終會歸結于創始人之間的競爭,因為品牌創始人是品牌建設的靈魂人物、是品牌文化的源頭。
紅餐網:在這么多年的實際經營過程中,對于品牌建設,李老師想必是深有體會。您覺得,餐飲企業在品牌打造方面,有哪些要領?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蒙自源的品牌打造之路。
李紅偉:一開始,我們對品牌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后來在不斷的學習發展過程中,我們意識到,品牌才是一個企業誠信價值的體現,于是我們制定了“一驅三個戰略”。
“一驅”指的是品牌驅動,通過“對外+對內”對品牌形象進行塑造。比如在產品上,對外,我們強調現熬原湯,因為現熬原湯是米線的靈魂,米線要好吃,必須湯頭要好。對內,我們堅持每天把一鍋湯熬好。
再比如定位上,對外,我們定位為米線大王,20年來一直專注塑造米線頭部品牌形象,塑造和傳達“大王來了”“大王讓你好吃”“大王讓你放心”等概念。對內,我們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包括堅持采購新鮮的源頭材料、保留烹飪過程的營養價值等等。
而“三個戰略”是指發展戰略、組織戰略以及文化戰略。
蒙自源的發展戰略是“看三年做一年,也規劃了未來十年的發展”。指蒙自源從三年前的“現熬原湯”到現在“米線大王”,是三年的發展規劃;從現在的“米線大王”再到三年后的“脫糖米線”,又是未來三年的規劃。我們階段性地規劃小目標,并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三十年,我們都將聚焦在米線這一賽道,全面擁抱Z世代。
組織戰略是支撐整個發展戰略的核心,蒙自源通過前端、后端、終端各個環節的整合梳理,將前廳后臺進行全面打通。蒙自源最早的組織叫功能化組織,但并沒有對品牌的發展起到實質性作用。隨后,蒙自源將組織升級為流程化組織,再到數字化組織,通過不斷迭代對品牌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文化戰略則指通過文化的力量保持團隊組織的活力。文化支撐組織,組織支撐戰略,因此文化是構建組織的第一件事。隨著組織規模不斷壯大,管理會成為一個難題,而文化的出現,則支撐組織自上而下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解決了龐大組織帶來的管理難題。
紅餐網:很多餐飲品牌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后,往往會開始尋找新的品類,拓展自己的產品線,以期擴大目標客戶群體。在產品品類延伸方面,李老師您有哪些思考,也期待能跟我們分享一下。
李紅偉:在發展戰略上,我們堅持聚焦米線大賽道,全面擁抱Z世代,立志把米線打造成“一米之寬,一萬米深”的深井,從而能源源不斷地為品牌提供水源(動力)。
目前,蒙自源還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在我看來,一輩子能把一件事做好就不錯了。
加盟管理是重點,也是難點
紅餐網:去年以來,很多直營品牌宣布放開加盟,有不少業內人士直言,2023年,加盟擴張將成為餐飲連鎖發展的一大趨勢。譚會長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大批直營品牌在這個時間節點放開加盟,可能是出于哪些原因?
譚海城:以前,很多做直營的企業和投資機構都看不起做加盟的,認為只有直營才能成規模化。而現在包括蒙自源在內的這些企業特許加盟模式的成功,打破了行業的偏見,未來,特許加盟方面也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尤其是三年的疫情,讓餐飲企業在戰略規劃上普遍達成這樣一個共識:要降本增效,實現快速增長。而這其中,加盟就是支撐其快速發展的途徑之一。
如果完全依靠直營很難把規模做大,如果直營能與加盟商一起分工合作,將共同助推品牌發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也要注意,如果現階段如果企業還不具備開放加盟的能力,以賺加盟費為目的,貪大求全,這樣反而會陷入發展的泥潭。
以特許加盟為例,其實是一個非常現代的經營模式,只要能處理好總部和加盟商伙伴的合作及利益關系,就能充分調動加盟商的積極性,共同推動品牌發展。
紅餐網:我們也注意到,近些年蒙自源通過“直營+加盟”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實現了快速擴張。“直營+加盟”的模式也是目前大部分餐飲品牌的擴張方式。但在實際經營中,加盟面臨的問題可不少。
李老師能否跟我們介紹一下,蒙自源是如何穩步落實,快速推進加盟模式的?尤其在產品品質、品牌的可控性方面有哪些可取經驗跟我們分享下?
李紅偉: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對于加盟商的管理是一大重點也是難點。因為加盟商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如何能夠做到團結一心,這時候企業需要做的首先是統一思想,喚醒加盟商,分階段對他們進行指導學習,幫助他們成長;其次,在整個數據化體系中,盡可能多地運用工具去規范化操作,降低人工錯誤的存在;最后,也要制定一套標準化流程操作,包括操作流程、衛生標準等,所有門店嚴格執行,總部定期到店巡查監督。
紅餐網:目前我們看到不少餐飲品牌都在準備大舉擴張,但實際上,從0到1,1到100,再從100到1000......不同的發展階段,品牌面臨的挑戰是完全不同的。
譚會長認為,在上述各個不同的階段,餐飲品牌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分別有哪些?在不同的階段下,餐飲品牌的戰術、戰略側重點應該有哪些不同?
譚海城:我個人認為,0~1家店的規模是起步階段,也是重點階段,主要聚焦在產品;1~10是打磨經營模式的階段;而10~100家店是打造標準化模型階段,企業需要具備品牌力、營銷力、組織力以及執行力;當門店發展到100~1000家的時候,除了企業能力的打造外,還需要形成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運營管理體系和人力資源體系。
例如,蒙自源要從1000家邁向10000家,我個人建議可以嘗試擴充為粉面品類,因為在粉面賽道內進行粉面擴充的話,品牌在研發、加工、配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以說,當門店規模在1000家以上的時候,你做的不再是企業,而是一個平臺,企業領導者的工作是鏈接、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大的產業生態。
紅餐網:譚會長,對于其他計劃今年發力擴張的餐飲連鎖品牌,您有什么建議或忠告?
譚海城:總的來看,行業復蘇好轉是大的方向。但在擴張方面,還是建議企業要相對務實,不要以為市場一片大好,就放開手腳去做,品牌的發展始終還是要腳踏實地。
另外,未來市場的競爭必然會越來越激烈,企業還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用工業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思維去經營,通過產品、服務、環境體驗等持續性創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贏得他們的長期認可。
注:本文配圖由蒙自源提供,紅餐網經授權使用。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