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生意急轉直下,90%的問題都出在這三方面
紅餐編輯部 · 2025-02-17 09:30:38 來源:紅餐網 4437
原本生意不錯的餐廳,突然沒了客人,該如何破局?
本文為紅餐網策劃的“餐飲破繭行動”系列文章。
餐廳生意原本還不錯,可不知何時開始,客流量突然就開始驟降,很多熟客也慢慢消失了。問題到底出在哪?
越是這種時候,餐飲人越不能盲目焦慮,需要靜下心來,抽絲剝繭,仔細分析問題根源。
綜合來看,餐廳生意變差,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問題還是集中在三個方面:產品、門店,以及老板自身。
產品過時
當餐飲人談及產品時,往往會聚焦于產品的口味、食材、價格等直觀問題,卻常常忽略了“產品過時”這一關鍵因素。
餐飲行業潮流更迭迅速,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流行品類。就拿過去一年餐飲業的發展來看,涌現出了酸湯火鍋、砂鍋菜、生燙米線……多個熱門品類。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各種新鮮好吃的品類層出不窮,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目光。即便是曾經賣得還不錯的產品,也會逐漸失去競爭力。
另外,就算是同一類產品,其味型、原料也在不斷演變。
比如,過去川味火鍋、小龍蝦、麻辣燙等重口味品類普遍是高人氣品類,高糖、高油、高脂肪食物也是餐飲界 “頂流”。尤其對高壓下的上班族人群來說,“重口味”美食既能滿足味蕾,又能緩解一天的煩悶與焦慮。
《2019飲食習慣與口腔健康白皮書》顯示,加班越是嚴重的人群,對辣、甜等重口味食物需求越大。在幾乎不加班、每月加班1-2天、每周加班1-2天以及每周加班3天以上的群體中,甜食愛好者的占比依次為:46%、52%、54%和61%;而在點宵夜習慣方面,這四類人的占比分別為61%、73%、86%及85%。進一步分析加班人群的宵夜偏好里,麻辣重口食物占比68%,甜點次之,占比46%。
但近幾年,伴隨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改變,健康飲食逐漸成為大眾關注焦點,產品口味以及原料,也在不斷調整。
以現制茶飲的發展為例。《中國餐飲發展報告20024》顯示,經過多次迭代升級,現制茶飲已經從以奶精勾兌珍珠奶茶的1.0“粉末調制階段”,主打“茶葉+牛奶”的2.0“街頭階段”,以鮮果鮮奶為主的3.0“新式茶飲階段”,逐漸步入了4.0“健康原葉鮮奶階段”。
包括中式輕食、中藥奶茶、中式養生烘焙等品類的興起,也是滿足了大眾對健康的消費需求。
對于餐廳而言,也意味著要時刻關注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并及時調整產品,滿足消費趨勢變化。
商圈變化,影響門店客流
當一家曾經火爆的餐飲店生意逐漸走下坡路時,除了反思產品本身,還需深入探究門店的位置以及門店周邊環境的改變。
一般來說,以前生意好的鋪子,選址多半沒大問題。
在餐飲門店運營過程中,選址當道,門店自然就不愁客流,但門店的客流突然急劇下降,那可能就是周圍住的人或消費主力變了。
比如,一家餐廳開在寫字樓旁邊,主打快餐,菜品價格實惠,出餐快,自然能吸引周邊的上班族客群。但若是寫字樓改造成酒店或公寓,上班族客群減少,游客、居民多了,大家想吃的東西和能接受的價格就不一樣了。餐廳要是不趕緊調整,生意肯定越來越差。
這種因為商圈變化影響鋪面經營的情況并不少見。
在成都,十幾年前,玉林小區是赫赫有名的富人區。那時,二環、三環以外的區域還未充分開發,老一輩的富人大多選擇居住在玉林小區。這里的消費水平較高,餐飲需求也十分旺盛,彼時各類餐廳的日子都頗為滋潤。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后來,成都商業經濟不斷向外拓展,城市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量的年輕人紛紛搬離了玉林小區,這里逐漸成為了老年人和剛畢業小年輕的聚居地。消費能力和消費觀念的差異,使得該片區不少餐飲店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在廣州,江南西商圈,幾年前一鋪難求。可近兩年伴隨附近其它商圈的改造、興起,導致江南西附近的消費人群也發生了變化。
彪哥(化名)在江南西經營了臺灣小吃店,有5個多年頭。如其所說,以前江南西年輕人多,自己的店裝修個性,小吃味道也不錯,每天客人都很多,周末和節假日還要排隊。但這兩年,東山口、北京路等商圈的升級改造,憑借獨特的潮流文化、復古風格、豐富的商業形態等,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和游客,江南西的人流量大不如前,彪哥的小吃店生意也一落千丈,門店已于2024年7月關停。
所以說,鋪面好不好不能只看選址。即便門店當下選在了人流來往的好地段,但也會因為城市發展、商圈變遷等,導致門店周邊的人和消費需求發生變化。
餐飲人要時刻關注這些變化,及時針對新的客群、消費需求做出調整,才能避免被淘汰出局。
老板能力跟不上
當一家餐廳的產品和鋪面上都挑不出毛病時,餐飲人就要思考第三個問題——老板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了。
要當好餐飲老板,首先,要有敏銳的市場眼光。前面也說了,當下餐飲市場瞬息萬變,產品潮流趨勢不斷更迭,門店周邊的環境也在不斷變化。餐飲老板要敏銳地洞察到這些變化,才能帶領門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
其次,管理能力必須在線。就拿小店來說,雖然門店人員不多,人員結構也不復雜,但要把前廳、后廚等各個崗位的工作安排得有條不紊,絕非易事。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對于連鎖企業而言,管理難度就呈指數級增長了,人員培訓、供應鏈體系打造、品牌形象提升、產品上新等各個環節,老板都需要有了解,并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
畢竟老板作為餐廳的主心骨,即便很多事情可以借助于專業人才來處理,但自己不上心、不懂,就很容易出現管理團隊渙散,員工“混”日子的現象,進而使得門店的服務變差,客人不愿意再來,生意陷入惡性循環。
最后,餐飲老板也要干一行愛一行,餐飲是服務業,是勤行,只有真正熱愛餐飲這一行,才會有熱情,持久的經營。
紅餐網專欄作者蔣毅對此曾評價,當老板察覺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其實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主動做出改變,要么果斷放棄。
如果選擇改變,老板需要重新找回創業時的熱情,沉下心來打磨產品、提升服務,從細節入手,重新贏得顧客的信任。但如果老板經過深思熟慮,發現自己并不適合餐飲行業,或者由于身體原因、興趣轉移等原因,難以繼續投入精力,那么做再多都只會徒勞無功。此時,果斷轉行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結 語
產品的品質、口味跟不上消費需求,鋪面的位置、周邊環境、商圈變化,以及餐廳老板自身的經營理念、管理能力跟不上……都是會影響一家餐廳生意變差的因素。
當然,這些也并非全部。伴隨餐飲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餐廳越開越多,餐飲老板所要面臨的困難會越來越多。
但我們始終要相信,方法遠比困難多,只要找出問題根源,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就還有機會把生意盤活起來。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