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包裝、產品通通抄襲,離譜山寨雙殺加盟商和消費者
紅餐編輯部 · 2025-03-28 08:55:07 來源:紅餐網 3855
火一個抄一個,餐飲山寨亂象何時休?
近日有報道稱,上海老字號本幫菜品牌“人和館”頻頻收到外賣訂單投訴,有不少消費者控訴在其外賣中吃到塑料片等異物。但事實上,該品牌從未開通任何外賣服務。
據了解,這些差評均指向外賣平臺上假冒人和館的山寨門店。這些店鋪大多聚集于地下室、菜市場夾層等衛生條件相對較差的場所,制作出來的菜品安全質量存疑。
山寨問題一直餐飲行業難解的痛點。
近幾年來,市場上不乏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更有甚者,還有山寨品牌叫囂“正版”,稱“和正版開在同一家商場也不怕,我們銷量肯定比正版好。”“不都是人做出來的嗎?哪里存在真的和仿的。”……面對猖獗的山寨,餐飲人到底該怎么辦?
走紅就被“1:1復制粘貼”,高仿門店劣幣驅逐良幣!
主打瑞士卷的餐飲品牌the Roll'ING自開業以來就飽受“李鬼”困擾,高仿門店如同雨后春筍般一家又一家地冒出,它們對品牌名稱、店面、包裝、產品等都進行了近乎1:1的復刻,消費者難辨真偽。
the Roll'ING首店于2023年在上海開業,憑借其精致的出品和現做現切的儀式感迅速走紅,眾多門店大排長龍,被網友稱為瑞士卷界的“勞斯萊斯”。the Roll'ING小程序顯示,其在營門店為61家,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36座城市。
△the Roll'ING門店排隊火爆
然而,樹大招風,眾多模仿者如影隨形。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發帖稱,“買到了盜版the Roll'ING瑞士卷”“花真錢買的瑞士卷居然是假的”……想吃the Roll'ING瑞士卷,竟然還會掉進仿冒陷阱中。
紅餐網走訪了部分高仿門店發現,一些高仿品牌與the Roll'ING的整體風格如出一轍,從店鋪的整體色調到陳列布局,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甚至有的連品牌名字都不放過,通過去掉前綴或是增加后綴的方式打“擦邊球”;產品方面,瑞士卷的外形、餡料搭配以及產品名稱、海報都照搬the Roll'ING的模式;更有甚者,連包裝上的文字、圖案都1:1復刻。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更夸張的是,部分模仿者開始倒打一耙,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宣揚自己的“唯一性”。對于這些高仿品牌混淆是非的行為,網友們紛紛發聲譴責,“李鬼告李逵抄襲是吧”“假的就是假的,還這么理直氣壯”,可見,真或假早在消費者心中有了答案。
其實,縱觀整個餐飲業,還有諸多品牌曾深陷被1:1“復制粘貼”的泥沼。
如朱光玉火鍋館就曾在2021年發長文控訴武漢和合肥的兩家火鍋店,不光抄襲了自己的裝修、菜品,而且連宣發文案、海報都只字不差地照抄;太二酸菜魚也曾起訴太七酸菜魚侵害其商標權、構成不正當競爭,這家太七酸菜魚的logo設計、裝潢風格、餐品等基本與太二酸菜魚一致;山寨品牌“LUNLEI”則是不僅抄襲其LINLEE(林里)手打檸檬茶曾用名“鄰里”的粵語發音,甚至直接照搬其產品包裝、門店招牌、裝潢等細節,如果不仔細看,消費者很難發現兩個品牌的不同。
高仿店背后,是食安隱患和加盟風險
在餐飲行業中,互相借鑒和學習無可厚非,但如果是完全的照搬照抄,那就變成了明晃晃的抄襲。而一些只追求短期利益的高仿店,除了品質達到不標準外,還可能因為操作不規范、壓縮食材成本等,導致出品存在食安隱患。
以the Roll'ING為例,該品牌一直以來都秉持著對品質的追求和對匠心的堅守。the Roll'ING的工作人員向紅餐網介紹,“我們的研發團隊聯合食品科學家,歷經700多天打磨產品。為了讓每一份瑞士卷都能呈現出入口即化的絕佳口感,團隊不斷探索嘗試水浴烘烤法,歷經千百次試驗,最終精準確定了最適宜的烘烤溫度。”
在選材方面,the Roll'ING選用法式香緹工藝鮮奶油,致力于將原料的純粹質感與匠心打磨的精細環節融入至每一份瑞士卷里;品牌形象塑造上,the Roll'ING店鋪選用冷色系中的高級藍為主體,并打造了開放式廚房,與瑞士卷的精致、現場手卷等理念相結合。
△圖片來源:the Roll'ING
盡管在外觀上,高仿品牌可能與the Roll'ING有著極高的相似度,但品質壁壘卻難以復制。
紅餐網走訪時注意到,部分高仿店并沒有設置專門的“冷加工間”,即大眾俗稱的裱花間,這也意味著,這些門店連國家食品安全的最低標準都沒有達到。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等規定,進行涼菜配制、裱花操作、食品分裝操作的,應分別設置相應專間,否則致病菌超標的可能性將大幅提升。
而從消費者的實際反饋來看,曾有購買the Roll’ING“高仿”瑞士卷的顧客向紅餐網反映,買到的產品口感粗糙,蛋糕體松軟不扎實且過于油膩,與正版產品細膩綿密、層次豐富的口感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由于高仿品牌數量眾多,一些加盟商在選擇時容易混淆。
紅餐網向一些高仿品牌咨詢加盟事宜時,針對高仿問題,對方往往采用避重就輕的話術策略。比如,有的回復道,“我們這么多門店都已經成功開業,商標在網上都是可以查到的。”
對于缺乏專業判斷的加盟商而言,這些具有迷惑性的信息,可能會使其誤以為自己所咨詢的正是原版品牌。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店鋪選址上,正規品牌通常有著嚴苛標準,全方位考量商圈潛力、消費水平、競爭態勢等要素。而高仿品牌在選址時則較為隨意,無視加盟商的利益與經營訴求。
比如,加盟商在咨詢能否在已有原版品牌入駐的商場開店時,高仿品牌的招商人員竟直接答復完全可行,并稱其銷量必將超越正版品牌。
市面上還有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加盟知名品牌的幌子,收取高額的加盟費,卻無法提供合法的授權和穩定的產品供應,導致加盟商血本無歸。
以轟動一時的“茶芝蘭”加盟詐騙案為例,據央視新聞報道,該犯罪團伙對外謊稱“茶芝蘭”是某知名品牌旗下的子品牌,以此來誘騙加盟商與之合作。這些加盟商開店后才發現,簽約時承諾的“全方位配套服務”并未兌現,導致店鋪快速倒閉。在整個詐騙過程中,該團伙共騙取了5800多名加盟商,涉案金額高達4.4億元。
維權效率追不上抄襲速度,遏制山寨需要“人人喊打”
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山寨之風愈演愈烈,原創品牌們陷入 “打地鼠” 困局,艱難地進行維權抗爭,其生存空間也在持續遭受擠壓。
曾在茶飲界紅極一時的鹿角巷,堪稱“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典型代表。巔峰時期,鹿角巷有114家直營店,但全國各地卻遍布了7000多家山寨店。
為了維護品牌權益,鹿角巷不惜花費超1億人民幣進行打假,但遺憾的是,這場漫長的維權之戰使其錯過了新茶飲發展的黃金時期。無奈之下,2022年后鹿角巷逐漸淡出大陸市場,直至2024年才重新回歸。
知名烘焙品牌鮑師傅也曾被山寨品牌“圍獵”。情況最為嚴峻的時候,鮑師傅直營店僅有 20 多家,而山寨店卻已高達數千家。因為打假,其創始人鮑才勝還曾收到過死亡威脅,他坦言,“打假都把我打老了,老了至少十歲”。
the Roll'ING也深陷這場維權的“持久戰”,舉步維艱。
“維權成本很高,而且抄襲者的數量增長遠超我們的維權效率!”the Roll'ING相關負責人向紅餐網說道。
據悉,自2023年至今,the Roll'ING已為維權投入成本超百萬元,對多家山寨品牌提起了行政投訴及民事訴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不過,盡管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高仿品牌依然如“野草”般頑強地不斷冒出。
△圖片來源:the Roll'ING
這意味著,靠品牌單方面的維權,打擊山寨道阻且長。“多方協同共同打擊山寨亂象,才有可能還市場清朗,推動行業健康和良性發展。”星貝知識產權創始人老李船長認為,打擊山寨還需要全社會共同重視。作為消費市場的重要一環,消費者在發現山寨產品后可進行舉報,助力相關部門及時有效地查處侵權行為。
華進律師事務所事業合伙人馬麗華建議,遏制餐飲業的山寨亂象,餐飲企業要盡早把核心及關聯品牌完善確權,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時,一旦發現侵權線索或山寨行為要及時采取法律措施予,以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盧子言;編輯:王秀清。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