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彭子渝、王正金:川菜沒有沒落,精致化發(fā)展不能流于形式
紅餐編輯部 · 2023-06-19 09:01:49 來源:紅餐網(wǎng) 5809
精致化成為川菜發(fā)展趨勢之一,越來越多的精致川菜館也為川菜的發(fā)展帶來了新變化。
本文由紅餐網(wǎng)(ID:hongcan18)原創(chuàng)首發(fā),作者:李金枝,編輯:洪君。
一批精致川菜館正為川菜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提供更多的可能。
他們用各類食材搭配傳統(tǒng)的川味,打造出品質、賣相俱佳的菜品,同時在服務、體驗上也更加精細化,刷新了大眾對川菜“家常麻辣、街邊小館”的傳統(tǒng)印象。
精致川菜的核心內涵是什么?傳統(tǒng)的川菜如何精致化?又如何避免流于形式的“假精致”?
近日,紅餐網(wǎng)推出的系列化直播欄目《紅咖說》來到成都,注冊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川菜大師彭子渝,南堂館品牌創(chuàng)始人、四川薈東方餐飲集團董事長王正金與紅餐網(wǎng)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樊寧圍繞“品質餐飲和精致川菜”展開了深度交流。
彭子渝認為,精致川菜能夠發(fā)展,是因為市場需要。消費者的審美提高了,對菜品、環(huán)境、服務等要求更高,也就催生了大量精致餐飲。在他看來,精致川菜講究“美味”和“漂亮”,可以同時滿足消費者追求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
王正金則直言,精致川菜有五個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食材之美、調味之美、烹飪技藝之美、表達之美、藝術之美,把這五“美”做好了,才能避免形式化的“假精致”。
以下為直播對話實錄:
精致川菜的內涵是什么?
紅餐網(wǎng):南堂系品牌從整體的風格和調性來說,可以說都是精致川菜品牌。王總您怎么理解精致川菜這一概念?什么樣的川菜才算得上是精致川菜?
王正金:精致川菜是通過“視、聽、嗅、味、觸”等多個方面來呈現(xiàn)的,也和餐廳的裝修、服務以及文化底蘊有關。
比如,川菜的味型極其豐富,但消費者或許只有到了成都才能真正體會到。拿花椒來說,精致川菜里的花椒是用來體現(xiàn)不同香味的,而不是單一的麻味。
紅餐網(wǎng):彭大師,您是國家級烹飪大師、川菜大師,對川菜和烹飪都有獨到的理解和洞察。精致川菜這個說法大概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xiàn)的,怎么演變而來的?您是怎么定義“精致川菜”的?
彭子渝:很多人都以為川菜就是家常菜,是適合大眾消費的。所以精致川菜這個概念出來以后,很多人也都有點迷惑。什么叫精致川菜?川菜能不能精致化?
從歷史來看,川菜是可以精致化的。川菜中的家常菜為了適應一般老百姓和家庭的需要,沒有特意強調精致。但在餐館里,很多川菜都有精致的成分,比如說開水白菜、雞豆花,那可以說是精致到極致了。
△松茸雞豆花 圖片來源:彭子渝大師
也就是說,精致川菜這個概念不是現(xiàn)在才有的。發(fā)展到現(xiàn)在,精致川菜已經(jīng)越來越適應現(xiàn)代人審美的需要以及人們對川菜的品鑒需要。
人進餐廳吃飯講究兩種享受,一個是物質享受,一個是精神享受。精致川菜就是在物質享受的基礎上提升了精神享受。
整體來看,精致川菜有兩個講究,一個是漂亮,一個是美味。老祖宗留下來的味道不要變,烹飪方式要保留,一定要做出川菜本身的味道。但是,表現(xiàn)形式可以有所改變,讓菜品更美觀一點,讓大家在品嘗美味的同時能從視覺、嗅覺、文化上得到享受。
我經(jīng)常跟學生說,現(xiàn)在做菜應該是“新瓶裝舊酒”,以前裝酒的可能是一個土罐子,現(xiàn)在可以是水晶瓶,以前是大缸,現(xiàn)在可以是非常漂亮的小瓶子。
紅餐網(wǎng):您擔任過不少川菜品牌的大師顧問,比如“金熊貓餐廳”這一精致川菜餐廳,還曾幫助深圳精致川菜品牌“巴蜀風”打造過川菜私宴,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幫助這些品牌打造精致川菜的初衷和經(jīng)過?
彭子渝:川菜大眾化的這一部分是大家都知道的,但高端的、精致的川菜其實沒什么人知道,因為它以前是達官貴人、有錢人吃的。有一句話說“不辣的川菜,你吃不起”,就是這樣來的。
我做這些的初衷,就是想把川菜的全貌呈現(xiàn)給大眾,讓大家知道川菜究竟是怎么回事。不管是大家見過的還是沒見過的部分,我們都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把它更精細地呈現(xiàn)出來。
舉個例子,以前的家常海參,就是片成片,下邊用黃豆芽墊底,燒好以后蓋上。我用醬燒汁燴海參,沒有用豆芽,用了菠菜汁搟的面,面煮好以后做個造型放在旁邊。紅色的汁、黑色的海參、綠色的面條組合在一起,海參吃完以后再用面條拌汁,一舉兩得。這道菜給人的感覺就非常精致,但實際上是一道傳統(tǒng)的菜。
△家常海參 圖片來源:彭子渝大師
去年二月份,我領銜去澳門永利皇宮做私宴,做的全是地道的川味,但是表現(xiàn)形式卻是現(xiàn)代的。比如魚香味生蠔,川味沒有變,只是換了一種新的食材進行表達。
我想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川菜,不管是在金熊貓餐廳、巴蜀風,還是其他地方,我都是這樣做的。
如何避免形式化的“假精致”?
紅餐網(wǎng):市場上有些川菜餐廳只是將環(huán)境和菜品包裝了一下,讓菜品看起來“精致”許多,本質上并沒有什么變化,但價格卻貴了好幾倍。精致川菜有哪些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如何避免形式化的“假精致”?
王正金:我歸納了五個“美”,把這五個美做好了,精致的內涵、標準、要求就都達到了。
第一是“食材之美”。不管是家常川菜,還是精致川菜,食材是很重要的。做家常菜,能不能吃到食材的本味?食材選得很貴,是否品質就上去了?
第二是“調味之美”。就川菜來講,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味型,所謂的百菜百味,川菜有24種味型,這些味型是我們這一代川廚應該去傳承的。
第三是“技藝之美”。川菜的干鍋小炒、干煸干燒、一鍋成菜等技藝,這些東西一定不能丟。如果把這些烹飪技藝都丟了,它就不是川菜了,就不能談川菜精致的問題了。
第四是“表達之美”。當代的表達方式能不能打動消費者?如果打動了,就是精致的呈現(xiàn)。如果不能打動消費者,那就是自娛自樂的精致。我曾經(jīng)有一個菜叫推沙望月,傳統(tǒng)的推沙望月是用鴿蛋做的,但我用魚肉做成月亮。當時這個菜推出來的時候,大家認可度非常高。
△南堂館推沙望月
第五是“藝術之美”。做菜如果沒有藝術、沒有美感,做出來的就是家常菜。比如宮保雞丁,它的海椒和花椒一定要嗆出胡辣味,但要完全嗆出胡辣味,菜品的顏色可能就會很深,很難看,那怎么辦?我們可以把里面的某些食材換掉,也可以加入一些顏色沒有那么深的食材,讓它的美感更好。
彭子渝:精致川菜它不完全代表貴,把普通的菜做出高級感,用廚師的匠心對川菜進行呈現(xiàn)才是更重要的。
一個廚師要做精致川菜,就要有美學概念,要清楚每一個菜應該表達什么顏色。把這個最簡單的東西做標準了,做出來的菜給人家的感覺就會很精致。
舉個例子,麻婆豆腐怎么精致?有很多廚師就沒弄明白,其實非常簡單。紅色的汁兒、白的豆腐、綠的蒜苗,就是麻婆豆腐的色彩關系。
很多廚師在做麻婆豆腐的時候,就是加點鹽去除豆腥味,還加醬油把白色的豆腐染成了棕色,這樣一來,紅色的湯汁就呈現(xiàn)不出來了,菜的層次也沒有了。一碗麻婆豆腐糊里糊涂的,任你怎么去裝飾,它都不精致。
川菜精致化的難點在哪?
紅餐網(wǎng):第一家南堂館成立到現(xiàn)在有12年了,這么多年來,您覺得精致川菜的內涵是否有發(fā)生一些變化?
王正金:我學廚的時候就想開一家餐廳,但越學越不敢開。因為當時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川菜品牌,而且開一家餐廳的投入非常大,自己技術和經(jīng)濟實力都沒有, 就一直緩了15年。
后來我準備要開店了,當時川菜館有好幾個派系,一個是以川東文化為代表的巴國布衣;一個派系是以“鄉(xiāng)老坎”為代表的,菜品比較鄉(xiāng)土風格一點;還有一個是以“銀杏”為代表的精致高端商務宴請的高端系。
當時,我想要開一家跟他們不一樣的,想做根植于川菜文化的一家餐,就找了非常多川菜大家包括彭子渝大師、石光華老師、袁廷棟袁老等,向他們請教、取經(jīng)。
后來,楊文老師給我的餐廳取名叫“南堂館”。一開始我不知道“南堂館”這個名字的寓意,就感覺這不像個餐飲品牌的名字。后來了解到,一百多年前,成都一些高端餐飲的代表品牌,都出自南堂館。現(xiàn)在成都市博物館里面的民俗館,也還有一個復刻當時老成都的“南堂館”。
△南堂館內景
了解了“南堂”的歷史后,我覺得自己責任重大,這是一個文化底蘊非常厚重的名字,沒有做好的話,對行業(yè)、社會都沒法交代。所以我的口號喊得也比較高,就是希望能把川菜推向一個高度。
南堂館準備開業(yè)的時候,我們定了一個地方,給了500萬的定金,準備簽合同了。但一個月不到,房產(chǎn)那邊的經(jīng)理來找我,說有家銀行想租下一整棟樓,希望我退租。
我沒同意,那個經(jīng)理說給我補償500萬,后來又加到800萬,我也沒同意。因為當時我不是簡單地想要開一家餐廳,是真的想做一番事業(yè)。
實際上,當時那個賠償?shù)膬r格誘惑也真的很大。如果當時拿了那筆賠償,我現(xiàn)在可能是成都一個比較有錢的廚師長,但這樣一來也就沒有現(xiàn)在的南堂館了。現(xiàn)在過了十多年,南堂系雖然不能說發(fā)展得非常好,但也有10多家門店了。
紅餐網(wǎng):彭大師,您覺得川菜精致化的難點是什么?
彭子渝:難點和痛點在廚師。精致川菜最終還是要靠人,但現(xiàn)在很多廚師都比較浮躁,不能靜下心來研究川菜一些根本的東西。
3年前第一屆世界川菜大會在成都召開,我去當評委,當時有很多不得了的廚師來參加比賽。
比賽有一個規(guī)定要做的菜是麻婆豆腐,客觀地說,一百個選手能夠讓我打及格的可能不到一半。那些參賽選手可以說都是廚師里的佼佼者,做個麻婆豆腐都不合格,說明基本功非常差。
△麻婆豆腐 紅餐網(wǎng)攝
反觀他們自己報的菜品,做得都非常漂亮。你讓他把川菜做成一朵花都可以,但是這個菜骨子里邊精致不起來。不好吃怎么精致,是吧?
所以我認為,現(xiàn)在川菜精致化最大的痛點就是廚師,廚師對川菜文化的理解,對川菜傳統(tǒng)烹飪技藝的掌握,對基本調味的掌握,沒有這些東西,精致川菜就成空中樓閣了。
誰在推動精致川菜發(fā)展?
紅餐網(wǎng):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成都的精致餐飲門店達395家,較往年增加了84家,增幅27%,位居全國前三。其中,精致川菜館的增幅尤為明顯。有觀點認為,如今正是川菜精致化的好時機,怎么看這一觀點?
彭子渝:這個數(shù)據(jù)說明市場對精致川菜有需求,市場有需要,精致川菜才可能有發(fā)展。
我在講精致川菜的時候,腦袋里邊始終裝著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怎么做非常精巧的、表現(xiàn)力非常豐富的、味道非常好的川菜。第二個是怎么把最簡單的、最普通的家常菜做得更好看、更好吃。
剛才說成都有400多家精致餐飲,實際上很多餐廳我都去過,這里邊有些菜做到了精致,有些菜沒做到,只是在形式上精致了,骨子里邊的內容還有待提升。所以我們在講精致川菜的時候,不要看數(shù)量,一定要看它的質量。
王正金:現(xiàn)在成都餐飲行業(yè),該來的都來了。我有一家餐廳在華商金融中心,那里面除了我的南亭薈月,全是米其林、黑珍珠的餐廳。
△南亭薈月
那么多餐飲品牌都到成都來了,它們有先進的管理模式,精致的菜品。它們的經(jīng)營理念,餐廳的裝修、功能布局、場景打造都非常好,人們愿意去消費。
那成都的川菜品牌怎么辦?想要突圍活下去,門店要不要升不升級?如果這些品牌不來,成都的川菜品牌可能沒有這么大的壓力,也可能覺得自己做得還可以。所以我認為,精致川菜的發(fā)展是市場倒逼的。
彭子渝:成都的餐飲市場非常好,大家都認為能在成都獲得發(fā)展,所以很多外邊知名的餐飲品牌都來成都開店。它們有錢,裝修非常漂亮,服務非常好,也逼得川菜向著這條路發(fā)展。這是精致川菜發(fā)展的一個原因。
此外,精致川菜能夠發(fā)展,也是因為市場需要。消費者的審美提高了、對菜品、環(huán)境、服務乃至于文化的要求都更高了,所以才會產(chǎn)生大量精致餐飲。
我們現(xiàn)在講的是精致川菜,實際上市場上更多的是精致餐飲。精致餐飲更多的內涵是在菜的“外邊”,比如說餐廳的環(huán)境、服務等,這些菜外邊的東西,和精致的菜放在一塊,就成了一個完整的精致餐飲。
如何看待大眾對川菜的刻板印象?
紅餐網(wǎng):川菜的特點在于味型多樣,兼有南北之長,“百菜百味”。但是現(xiàn)在很多人誤以為川味就是麻辣或是辣味,這幾乎已經(jīng)成為一個刻板印象了。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一個誤解?
彭子渝:有這種爭論很正常,我們不用刻意地去說川菜不完全是麻辣的。我剛才說了,川菜可以簡單地分為兩類,一類是家常菜,它主要是下飯的就可能味重些,麻辣味多些。另外一類是宴會菜,那些菜就是不麻不辣的多一些。
事實上,麻辣的部分是川菜最有表現(xiàn)力的一個部分,是能夠讓客人留下記憶的部分,很多不麻不辣的菜客人記不住。
這沒什么問題,記住就記住了,不需要老是給客人灌輸川菜不只麻辣這樣的觀點,他們到四川來住一段時間,就會知道川菜的全貌了。這是潛移默化的過程,不用喋喋不休地去解釋,也不用去強調這強調那,沒什么必要。
我去外面做傳統(tǒng)川菜的宴會,很多人問我,“你這是川菜?”我就會說,“這就是川菜”。宴會上每一道菜都是傳統(tǒng)正宗的川味,大家吃了就知道川菜是什么樣的了。
不要去說我們川菜有很多不麻不辣的菜,解釋那么多干什么,有本事就開個店讓別人看見川菜的全貌。
王正金:“麻辣”那么好的一個標簽,我們?yōu)槭裁匆频簦楷F(xiàn)在很多菜系想貼標簽都貼不上,給你貼了一個那么好的標簽,你至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做文章,思考該如何把川菜的麻辣發(fā)揮好。
單從川菜的麻味來講,世界上有兩個神奇的物種,一個是東方的花椒,一個是西方的胡椒。說到胡椒的時候,人們就覺得胡椒很高貴,用胡椒做的菜式也非常高檔,比如一些西餐。
但說到花椒的時候,大家往往就覺得它是低檔次的、不那么好的。這是為什么?因為我們沒有把花椒這個東西完全講清楚,沒有把它用好。
△貢椒乳鴿
中國以前很多省份都種花椒,很多人都吃花椒,但現(xiàn)在有吃花椒這一習慣的地方已經(jīng)不多了,只有川菜保留下來了。
今年成都辦的十大名宴,走出一個叫“天府名宴”,就是以花椒來呈現(xiàn)叫“千古一宴”。
川菜善用辣、巧挑麻,花椒和辣椒可以呈現(xiàn)不同的層次、味型。花椒的第一個表現(xiàn)一定是香。如果有人說,怎么加了花椒一點都不麻,那他肯定是外行人。
現(xiàn)在在外面吃到的川菜,很多就只有“麻”味。來了成都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成都的川菜和省外其他地方的川菜差距非常大。因為外面很多餐廳對辣椒和花椒的處理只停留在表面,它們不懂得使用辣椒和花椒,所以消費者只能吃到一些又麻又辣的川菜。
彭子渝:我剛才說麻辣是川菜最有表現(xiàn)力的一個部分,但是川菜的麻辣也有一個“度”的問題,現(xiàn)在確實有很多餐廳把辣椒、花椒濫用了。
川菜烹飪有個特點,就是把花椒作為香料和調料使用,追求的不光是花椒的麻味和辣椒的辣味,更重要的是它的香味,由此,川菜中對辣椒的香味表達多樣,比如泡辣椒表現(xiàn)的是酸香;郫縣豆瓣表現(xiàn)的是醬香;辣椒油表現(xiàn)的是脂香;糊辣椒表現(xiàn)的是糊香。
我們要做的事,是把辣椒、花椒的第一表現(xiàn)要素“香”體現(xiàn)出來,讓廚師都明白,花椒、辣椒應該表現(xiàn)的第一要素是“香”,第二要素才是“麻”和“辣”。
現(xiàn)在外地做川菜,往往就是沒有表現(xiàn)出辣椒、花椒的特殊香味。傳統(tǒng)的水煮魚、水煮牛肉,對辣椒的使用都是非常講究的。但是現(xiàn)在很多餐廳做的水煮魚,就是一盆辣椒或者一盆花椒,這就叫濫用。
王正金:還有一個現(xiàn)象,大家都說用海鮮做的菜不是川菜,但是現(xiàn)在全國高端餐飲菜式里面大部分都出現(xiàn)了花椒,那它們屬于川菜還是其他菜系?
△青椒一鍋鮮
我認為川味是可以烹飪天下萬物的,判斷一個菜是不是川菜,核心就在于味型是不是川味。
川菜如何做好傳承和創(chuàng)新?
紅餐網(wǎng):創(chuàng)新都要建立在傳承的基礎上。提到川菜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彭大師您曾經(jīng)說過,“川菜的正宗具有時代性”,怎么理解這句話?
彭子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以為傳承就是把以前的菜全部原封不動接受下來。其實我們講的傳承,不是傳承某一個菜,而是傳承的川菜的技藝和口味。
不管怎么做,川味沒變就是傳承。還有傳統(tǒng)烹飪技藝特別是獨有的技藝,比如干燒、干煸、小煎、小炒等傳統(tǒng)技藝,這些東西沒變就是傳承。
有些菜,像鳳眼鴿蛋,用鴿蛋做成眼睛,發(fā)菜做眼睫毛一根一根地安上去,看著都嚇人。既不好看又費工夫,這些菜需要傳承嗎?把它們留在歷史上就行了。
說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傳承。創(chuàng)新不能離開川菜最根本的東西,離開了就不是創(chuàng)新。你都把味道給改變了,說什么創(chuàng)新?麻婆豆腐不是麻辣味了,還叫麻婆豆腐嗎?郫縣豆瓣醬辣椒面都不放了,成了白油豆腐了,這些不是創(chuàng)新。
我們講的創(chuàng)新,一個是在食材。之前很多人問我,用海鮮做的菜也是川菜嗎?我認為只要用到川味,它就叫川菜。
四川是內地,以前因為海鮮進不來,不太經(jīng)常出現(xiàn)海鮮做的菜。現(xiàn)在有飛機了,大蝦、螃蟹都能運過來了。你說我用海鮮做就不是川菜,其實它就是原材料變了,但是川味還在,就依然是川菜。
實際上,只要你吃的是川菜原本的味道,用什么原材料都可以。吸收其他菜系好的東西,對川菜進行一些改變,就是創(chuàng)新。比如,用金屬餐盤等一些西餐的表現(xiàn)形式,裝川菜的大蝦,它還是川菜。
剛才提到正宗的時代性,根據(jù)歷史記載,咸豐年間才有了有辣椒的川菜,那咸豐以前的川菜不正宗嗎?當然不是,在那個時代它就是正宗的。
20世紀90年代之前,川菜只有23個味型,那個時候沒有茄汁味,也就是番茄醬那個味道。后來,因為番茄醬使用非常廣泛,專業(yè)機構還有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人物坐在一塊討論,確認后就在修訂《川菜烹飪事典》這本書時把茄汁味加入進去,修訂的這部分還是我親自加上去的。
△茄汁蝦 圖片來源:彭子渝大師
現(xiàn)在,你說川菜的茄汁味的川菜正不正宗?它當然是正宗的,但這是需要一段時間去認證的。
它需要經(jīng)過一個時間節(jié)點,以前不正宗,但經(jīng)過專家和時間認證過后,進入了大家公認的烹飪味型里,它就是正宗的。
紅餐網(wǎng):現(xiàn)在川菜是否既有傳承不足的問題,也有創(chuàng)新不足的問題?
王正金:川菜,傳承的是味道,守住的是技藝。
如果你說你做的是川菜,這個菜是什么味道你能不能講得出來?你說我這是創(chuàng)新的,那你能不能把創(chuàng)新說清楚?如果你不能說清楚,這就不是傳承了。
現(xiàn)在很多餐廳都在講菜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得越多,消失得越快。能留下來的還是經(jīng)典的菜式,還是那些有故事、有文化、有內涵的菜式。
川菜不管怎么創(chuàng)新,它一定是有根、有魂的,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市場,才能在市場上留存下來。
△魚香關西參
剛剛我們也說到烹飪技藝,川菜獨有的烹飪技藝是否一成不變?我覺得也不一定。因為現(xiàn)代一些先進的、科學的烹飪方法包括一些先進的設備,可能會把川菜的工藝或者口味保留得更好。
比如說,食材是用新鮮的好,但也可以用一些現(xiàn)代設備技術,把一些食材保鮮的時間延長一點。再比如,有些食材可能需要經(jīng)過處理,通過某一種設備處理之后,口感才會更好。
所以,川菜的傳承一定不能封閉,要跟上時代,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融入一些先進的東西,不能完全排斥它。
我們現(xiàn)在做的創(chuàng)新,也可能會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成為經(jīng)典。能夠留存下來的,就是有根有魂的,就一定能成為經(jīng)典,成為值得下一代學習的東西。
紅餐網(wǎng):川菜要傳承和發(fā)展,人才很重要。現(xiàn)在川菜在人才、廚師培養(yǎng)這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彭子渝:以前我搞過川菜教學,我在四川飲食服技工學校成都分校,當過3年的教務主任,8年的校長,對川菜人才的培訓有自己的看法。
以前川菜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方式是師帶徒,后來廚師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人才培養(yǎng)方式就比較多元了。
專業(yè)學校的教學,可以培養(yǎng)廚師的共性,教一些基本知識、基本道理、基本技術。但是,在學校這個階段培養(yǎng)出來的廚師,只有共性,沒有個性。學生畢業(yè)以后,進入餐館里跟師學徒,用師帶徒的方式培養(yǎng)廚師,這個階段培養(yǎng)的才是廚師的個性。
△彭子渝大師在澳門授課
中國菜最大的特點就是個性,像南堂館的菜就是南堂館的菜,大蓉和也有大蓉和的菜,甚至南堂館里不同師傅的菜它都有區(qū)別,這是最有趣的部分。因此我覺得,廚師的培養(yǎng)方式應該更加明確化,往更個性化的方向走。
另外,學校里培養(yǎng)廚師不能完全是培養(yǎng)職業(y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職業(yè)意識。你來學廚師干什么?如果就是為了掙錢,那完了,三個月培訓完了,學生能炒幾個菜,就覺得自己是大廚了,以后完全沒長進。
學校教學要讓學生覺得廚師是一輩子的事業(yè),是有發(fā)展前景的,現(xiàn)在的廚師教育在這個方面還有缺陷。
王正金:人才的培養(yǎng)還是離不開行業(yè)的重視和政府的支持。
剛才彭大師講了烹飪學校,如果學校能夠吸收更多的學生,更多人愿意報考烹飪學校,愿意當廚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會面臨一個問題,大家愿不愿意學廚師?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學,那做什么都沒用。所以,這里面有個價值觀的問題,把價值觀明確清楚,對人才培養(yǎng)的幫助就很大。
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事情,不是一兩個人能解決的。企業(yè)培養(yǎng)只是其中的一個點,還需要行業(yè)和政府一起來推動。
紅餐網(wǎng):南堂在廚師人才培育這方面是怎么做的?
王正金:以南堂為例,十多家門店的廚師長,跟著我時間最短的也有五六年,最長的跟了我二三十年。為什么?因為我開第一家門店的時候,就把股份和股權分給了他們,大家一起來干這個事。
大家來到你這個企業(yè),不外乎就是兩個目的,一個是掙錢,一個是發(fā)展。如果你這里又掙不到錢又談不上發(fā)展,那肯定就是扯淡。
要掙錢,門店生意肯定要好,餐廳的技術、服務、產(chǎn)品各個方面都要上去。所以,我就把這些方面的核心人才集中在一起,大家一起干。
其次,我們內部經(jīng)常會做一些比賽和培訓,有門店賽,還有品牌賽。當一個廚師,你做的菜好不好吃、能不能適應市場很重要。通過這些比賽,大家能夠找出自己的短板,之后再補齊這些短板。
企業(yè)如何把人才的價值放大?比如說菜品創(chuàng)新,公司會組織菜品的季度賽,廚師每個季度把自己創(chuàng)新的菜品拿來參賽,然后評委評定打分,判斷這個菜適不適合市場,對比賽結果進行統(tǒng)計排名。
排名之后,有些菜就直接拿出來賣。每個菜都會給廚師提成,只要你還在這個企業(yè)上班,就長期享受這個菜的提成。
對廚師來說,工資、獎金、股東分紅都有了,那么他的價值感、成就感就出來了。
我們還有美食官、廚師秀、主管秀等活動,給工作增加一些儀式感,此外也借此把一些優(yōu)秀的員工代表樹立成標桿,其他人按照標桿的模板去做就有方向有目標。
如何看川湘菜的競爭?
紅餐網(wǎng):除精致化之外,川菜還有哪些新趨勢值得關注?
彭子渝:實際上,精致川菜只是川菜市場比較小的一個部分,它不可能大面積地發(fā)展。“精致”兩個字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大眾化發(fā)展。
大家對精致川菜的需要確實在慢慢地增強,但即便如此,精致川菜也不會占據(jù)很大的市場。
市場更多需要的還是老百姓吃的家常川菜。現(xiàn)在川菜的短板,也就在這個方面。在成都要吃一份很好的肝腰合炒,找不到做得好的店或者說非常少。肝腰合炒是老百姓經(jīng)常吃的菜,但很多餐館炒不好。
所以,家常菜的復興很重要,大家要把家常菜做好,不要以為這個菜不值錢,就不認真做。把這些家常的菜做好了,川菜品類會很繁榮。
現(xiàn)在很多自媒體發(fā)視頻說這個地方的肝腰合炒好吃,那個地方的回鍋肉好吃,實際上也是在找記憶里的味道。
紅餐網(wǎng):如何看川湘菜的競爭?
彭子渝:實際上,川菜是最先走向全國市場的菜系,剛走出去的時候大家都一哄而起。
2017年在北京,中國烹飪協(xié)會的姜會長在四川省政府舉行的川菜出川啟動儀式上說,2016年川菜在全國餐飲市場占有率達到40%,這個市場占比很大了。現(xiàn)在可能是消費者審美疲勞了,市場也歸于平靜,這是一個市場正常的發(fā)展過程。
湘菜現(xiàn)在的發(fā)展,可能跟川菜剛走出全國市場發(fā)展階段比較像。其實相比川菜,湘菜走出來更容易,因為它的標準化會更簡單一些,比如辣椒炒肉、小炒黃牛肉,這些菜的標準化制作相對來說更簡單。
但一個菜系不可能總是在全國市場站比較高的地位,它的發(fā)展總會有個度。粵菜在很長一段時間也非常火,90年代后期京滬兩地幾乎都被粵菜占領了,當時川菜發(fā)展得不好,很多人說川菜要消亡了。但過了幾年,川菜并沒有消亡。
所以市場有一個新鮮感,做好我們自己該做的事兒,順其自然就好了。
王正金:我們去看川菜在市場上的真實表現(xiàn),會發(fā)現(xiàn)其實不是川菜沒落了,也不是川菜跟不上湘菜的發(fā)展了,這可能只是特殊時期下的一個現(xiàn)象。
湘菜近幾年為什么那么火?拿湖南衛(wèi)視來說,中國有幾個衛(wèi)視可以跟湖南衛(wèi)視比?湖南人在整個經(jīng)營模式上是很厲害的,它不是某一個產(chǎn)品厲害,而是經(jīng)營思路、經(jīng)營模式很強。
我們每年都會去長沙考察,文和友的小龍蝦味道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為什么它的生意好?為什么它的店能越做越大?幾萬平米的面積還要排隊,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這是湖南人的另外一種精神。
此外,湘菜可以把辣椒炒肉、小炒黃牛肉這些菜品分離出來,像費大廚、炊煙這些品牌他們能不斷通過一些點來豐富自己。
回到正題,就像彭大師說的,川菜發(fā)展要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當然也不是說川菜要保守,經(jīng)營理念、模式、產(chǎn)品還是得跟上時代的發(fā)展。
注:本文配圖由彭子渝大師、南堂館提供,紅餐網(wǎng)經(jīng)授權使用。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浙商創(chuàng)投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張輝確認參會|2025中國餐飲產(chǎn)業(yè)節(jié)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